AI圈“宫心计”大结局:创始人“背刺”财富自由,Devin豪掷“好人卡”救赎打工人!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一场AI编程圈的“罗生门”,Windsurf创始人前脚刚带着部分精英“跑路”谷歌实现财富自由,把剩下员工扔在风中凌乱;后脚Devin就来了个“神仙操作”,不仅火速“接盘”,还给留守的打工人发了张含金量十足的“好人卡”,直接把剧情反转到巅峰!

AI圈的瓜,总是来得又快又猛,让人直呼“活久见”。最近,AI编程工具界上演了一出年度大戏:Windsurf这家明星创业公司,先是被OpenAI“放鸽子”,然后创始人一个华丽转身,直接带着核心团队跳槽谷歌,留下数百名员工原地“蒙圈”。正当大家为这波“背刺”感到意难平的时候,一个华人小哥横空出世,不仅火速“接盘”了Windsurf剩下的“烂摊子”,还直接给所有被“遗弃”的员工送上了一份“真香”大礼包,这操作,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的“做个人吧”!

前情提要:30亿“黄了”,谷歌“截胡”上演“宫心计”

事情得从几个月前说起。江湖传闻,Windsurf原本可是OpenAI的“准新娘”,30亿美元的彩礼都快谈妥了,新闻稿估计都写了一半,就差盖章发公告了1。结果呢?万万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微软。

据说,微软爸爸对OpenAI想把Windsurf收归囊中的想法那叫一个“不同意”,毕竟Windsurf的AI编程工具跟微软自家的Copilot可是直接“撞衫”的竞争对手。这波操作,让OpenAI和微软这对“塑料兄弟情”更是雪上加霜。于是,OpenAI的发言人后来只能“遗憾”地表示,那笔交易“早就到期作废了”2。啧啧,豪门联姻不成,必有隐情啊。

OpenAI这边的“排他期”刚一结束,谷歌就带着24亿美元的“钞能力”呼啸而至。不过,谷歌玩得更“高明”:人家不买公司,不控股,甚至连股份都不要。人家直接把Windsurf的CEO 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Douglas Chen,以及几十号研发骨干“打包”挖走,让他们并入Google DeepMind团队,专攻Agentic coding(代理式编码)这块儿硬骨头3。这波操作,让创始人团队直接“财富自由”,据说跟优先股股东们能分掉24亿美元的估值,那可真是“赚麻了”!

“我们很高兴能将 Windsurf 团队中的顶级 AI 编码人才加入 Google DeepMind,推动代理式编码相关工作。”——谷歌发言人Chris Pappas
——谷歌:人才才是真金白银,公司嘛,随缘就好。

创始人带着精英走了,剩下的Windsurf怎么办?只能说,“留下的娃哭了”。公司业务负责人Jeff Wang成了临时CEO,全球销售副总裁Graham Moreno成了新任总裁。这场景,是不是有点像武侠小说里,掌门带着核心弟子跑了,把一个残破的门派留给二把手硬撑?网友们也纷纷表示,Varun Mohan和Douglas Chen这波操作,简直是“背刺”了数百名员工,让打工人寒了心。

“好人卡”来了!Devin出手,打工人有救了?

就在大家还在吃瓜创始人“绝情”操作的时候,剧情迎来了惊天大反转!仅仅两天后,Devin背后公司的Cognition联合创始人兼CEO Scott Wu,一个华裔AI天才,直接宣布:Cognition正式收购Windsurf!是的,你没听错,包括Windsurf的知识产权、产品、品牌,以及——最!重!要!的!——留下的“顶级人才团队”4

“Windsurf 全体员工 100% 能获得此次交易的财务回报;Windsurf 全体员工已获得的股权取消 vesting cliff;Windsurf 全体员工所获股权将获得完全加速行权。”——Scott Wu内部信
——Scott Wu:什么叫“业界良心”啊?战术后仰!

Scott Wu不仅“接盘”接得干脆利落,还给所有Windsurf员工发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内部信。信里明确承诺,Windsurf全体员工能100%获得此次交易的财务回报,而且,他们之前那些让人心惊胆战的“股权悬崖”(vesting cliff)统统取消,所有股权都将“完全加速行权”!这意味着,那些差点被“抛弃”的员工,他们的期权一夜之间变成了“真金白银”,不再受限于漫长的等待期。这波操作,瞬间让网友们破防,直呼“Scott Wu,请你做个人吧!”(此处为褒义)。

Scott Wu的这番“救赎”,不仅展现了极高的商业智慧,更是直接拉高了业界对“人性化收购”的天花板。在AI圈这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快节奏战场,能有这样一份对员工的关怀,简直是股清流。

创始人“闪转腾挪”:速度才是王道,还是“钞能力”更香?

话说回来,Windsurf的创始人Varun Mohan,一个MIT计算机科学大佬,可不是一般人。他信奉的是“今天就该否掉昨天的自己”5。他的公司转型,那叫一个“说转就转”,哪怕原有业务还有几百万美元的收入,说放弃就放弃,全力扑向新方向。在他看来,初创公司根本没有“护城河”这回事,唯一的护城河就是——速度!每两周发布一次重大更新,那是家常便饭。

“任何三个月没发布更新的公司,都会在用户心智中被判死刑。”——Varun Mohan
——创业圈内卷指南:你不是在更新,就是在被淘汰的路上。

Varun Mohan的这种“快准狠”打法,在创业初期确实帮助Windsurf快速崛起。但现在他进了谷歌这个庞然大物,还能不能保持这种“日新月异”的速度,就得打个问号了。毕竟,大公司有大公司的节奏,小船调头快,巨轮转身慢,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是速度更快,还是“钞能力”更香?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AI编程工具的“内卷”:老玩家还能打吗?

Windsurf的收购案,也把AI编程工具这个赛道推到了风口浪尖。Windsurf和Cursor这类曾经的“老网红”,现在面临的竞争简直是“地狱模式”。有开发者直言不讳:

“我真的不明白 Cursor 本身有什么价值。它就像是一些 API 的包装器,对吧?据我所知,世界上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大概只有四家,其他公司都是贴牌。”——某网友
——这话是有点扎心,但AI产品同质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命令行代理工具开发成本更低;Claude Code更是来势汹汹,直接把“上手体验”拉满,保留你的VS Code,加个扩展就能搞定。更狠的是,Anthropic(Claude背后的公司)简直是“不讲武德”,不仅自己激进地降低API利润率,还要限制Windsurf这类竞争对手对Claude 3.x的API访问,甚至大幅提高卖给Cursor的企业方案价格,直接逼得Cursor做了“灾难性降级调整”6

这意味着什么?Windsurf/Cursor这类整合型IDE,相比“VS Code + Claude Code”的组合,优势正在迅速被蚕食。它们曾经的“护城河”,比如补全模型、一些UI细节,似乎也变得不那么牢不可破了。有人甚至预言,Cursor这个曾经最快达到9亿美元年收入的“神话”,可能也会是最快跌落的。

这场AI编程工具的“内卷”大戏,似乎预示着,在AI模型本身没有拉开代差的前提下,单纯做API包装器或者UI优化,越来越难以立足。只有当本地模型或开源模型真正赶上来,AI编程工具的市场才会迎来围绕用户体验的“第二春”。在此之前,掌握核心模型的玩家,依旧是“全场MVP”。

而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面对层出不穷的AI工具,一边是“AI倦怠”的袭来,感觉AI老是来“添乱”;一边又不得不感叹技术演进的速度,让人不得不每天“重新证明自己”。这个“泡沫”会不会破?AI工具未来走向何方?谁是下一个“真香”赢家?这些问题,咱们且看且聊。

引用


  1. OpenAI失手、谷歌拆骨,AI编程赛道讲述另一种收购方案 · 新浪财经 · (2025/7/15) · 检索日期2025/7/16 ↩︎

  2. Google hires Windsurf’s CEO and dozens of engineers after OpenAI acquisition falls through · The Verge · Tom Warren (2025/7/12) · 检索日期2025/7/16 ↩︎

  3. OpenAI planned acquisition of Windsurf called off, CEO poached by Google · Business Insider · Matthew Field (2025/7/12) · 检索日期2025/7/16 ↩︎

  4. AI 编程智能体Devin 开发商宣布收购Windsurf · 开源中国 · (2025/7/14) · 检索日期2025/7/16 ↩︎

  5. Windsurf创始人:今天就该否掉昨天的自己 · AI前线 · 褚杏娟 (2025/7/15) · 检索日期2025/7/16 ↩︎

  6. 谷歌24亿美元挖角后,Windsurf转投华人明星AI公司 · 虎嗅 · (2025/7/15) · 检索日期2025/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