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AI强制搭售:你的Office全家桶,被“赛博绑匪”盯上了!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别问,问就是AI正在“绑架”你的日常软件,让你每月含泪为那些可能根本用不上的智能功能买单,而且还没得选!这背后,是科技巨头们掩盖AI投入巨亏的“财报小心思”。

最近,科技圈的“凡尔赛”故事,让打工人们直呼“扎心”!一边是科技巨头们动辄喊着“All in AI”,仿佛全世界都得跟着AI的指挥棒转;另一边,普通用户却发现,自己正被AI“强制爱”,每月含泪给从未用过的AI功能打钱。这波操作,简直是“科技与狠活”的结合体,活脱脱一出“赛博绑架”大戏。

爆料!微软“硬塞”AI,用户“含泪买单”?

这事儿还得从一位名叫Ted Gioia的外国小哥说起。这位哥们儿最近写了篇长文,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被“冤种”了的憋屈。1

想象一下,你打开微软Outlook,准备发封邮件,结果一个AI“伴侣”——Copilot,突然跳出来,热情洋溢地要帮你代笔。这感觉,就像你只是想买杯咖啡,结果店员非得给你塞个“AI咖啡伴侣”,还得额外收费!当时Ted心想:“谁要这虚情假意的机器人多管闲事?更别提,收到邮件的人估计也不想看一堆AI‘塑料文字’。”

于是,小哥费尽心思把这“热心肠”的Copilot给禁用了,以为从此高枕无忧。万万没想到,微软的“惊喜”还在后头。没过几天,他的Excel文件就打不开了,弹窗提示:想保存?先同意更新后的软件条款!这哪是更新,分明是“不更新就给你脸色看”的威胁啊!1

更新之后,小哥彻底傻眼了——AI功能就像“病毒”一样,被强行塞进了所有微软办公全家桶,Excel、Word、PPT,一个都没落下。更离谱的是,微软还把每月的订阅费涨了3美元,美其名曰是为了覆盖这些新增的AI“福利”。

Gioia的账户显示,那些所谓的“每月60次AI伴侣使用额度”原封不动,一次也没用,却得为它掏冤枉钱。

点评: 这不就是买了个“盲盒”,开出来却是个寂寞,还得为寂寞买单吗?打工人的钱,果然是大风刮来的。)

巨头们的“小算盘”:没人买单就“捆绑销售”?

你可能会问,科技巨头们为啥非得这么“吃相难看”?答案简单粗暴:因为,根本没人愿意为AI买单!

最近一项调查结果简直是给巨头们“泼了一盆冷水”——只有8%的人愿意为AI掏钱。1 所以,那些平日里高喊“AI改变世界”的大厂们,不得不把AI和其他一些“你不得不用的”产品捆绑销售。对于用户来说,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我给你脸了,你还不要?”不,这里是“我给你AI了,你还不用?”——没得选!

Gioia犀利反问道:“人类历史上,可曾有过任何一项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创新,却只有8%的人愿意为之付费?”电话、冰箱、电视机、互联网,哪个不是人人都抢着用、乐意花钱?但AI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人们不信任它,甚至厌恶它——并且这种情绪与日俱增。

你不想用AI?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微软把AI塞进Office全家桶,谷歌把AI答案硬插入搜索结果中,Spotify、亚马逊也开始向音乐和书籍中掺入AI。AI,就这样被部署到每个人生活的角角落落。1

这些科技巨头之所以将AI捆绑到其他产品和服务中,背后藏着一个“公开的秘密”——掩盖亏损。若是将AI单独收费,他们的这套把戏就玩不转了。就算公众对它不温不火,甚至充满敌意,硅谷CEO们照样可以假装AI是棵“摇钱树”,给投资人画大饼。1

Gioia做了一个精妙的比喻,堪称“AI算账法”的精髓:这就好比一家餐厅推出一款“花岗岩石头”当甜点。没人会买,更没人会吃——这产品注定一败涂地。但是,如果这家热门餐厅把每份餐费提高一美元,然后在给每个顾客的账单上附赠一块石头——那他们就可以大言不惭地宣称:

每一位顾客都享用了我们的石头甜点。

每一位顾客都为这块石头付了钱。

我们美味的花岗岩石头让餐厅的利润更高了。1

点评: 这套逻辑,是不是有点眼熟?比如某些APP的“默认勾选”,或者VIP会员强行捆绑一堆你压根不用的“权益包”。)

“AI毒瘤”无处可逃,打工人能怎么办?

如果科技巨头们真的给人们选择权,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拒绝这场披着“创新”外衣的“暴政”。此前,消费者调查已证明了这一点:当AI作为新功能加入冰箱时,人们无一例外选择不带AI的型号。1 《华尔街日报》也曾警告:“公司应该警惕在产品中强推AI。”1

更可怕的是,人们抵触的远不止是产品和服务。他们甚至不希望AI染指任何形式的文本或文件。换作是以前,用户的负面反馈,足以让任何一家公司在添加AI功能前三思。但如今,AI市场的玩家多是垄断巨头,他们变得一天比一天更肆无忌惮。

比如,Meta正计划用比谷歌或微软更激进的方式,向你疯狂推送机器人。他们正在训练AI机器人给你发消息,不管你愿不愿意。

Gioia表示,“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说多了都是泪),要想禁用Facebook Messenger,唯一的办法就是注销掉整个Facebook账号”。1

点评: 这不就是升级版“垃圾短信”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互联网版本。)

对这种行为,我们有专门的词来形容——“垃圾信息”。一种人人都恨之入骨的东西。然而,这正是AI革命的“毒瘤”所在。它看着就像垃圾信息,闻着也像,尝起来更是一股垃圾信息的味儿。

如果我们决定抵制AI,会发生什么?残酷的现实是,我们根本做不到。它的势力已经太过庞大。Gioia自述,如果他想要抵制AI,就必须放弃:

  • 邮箱账户
  • 所有的谷歌搜索
  • 文字处理软件,以及Excel、PowerPoint等等
  • 亚马逊和许多其他的在线零售平台
  • Spotify和任何其他引入了AI的音乐流媒体
  • 与许多公司的客服进行联系1

这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为了生活和工作,根本离不开这些东西。用户没有选择权,这事已成定局。

最令人心寒的是,他们甚至在AI远未变得可靠之前,就已经把这一切强加于人。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并不是因为LLM毫无用处,而是科技公司将其与产品的整合缺乏深度思考”。1 微软和谷歌急于将AI塞进所有地方,完全失去了质量把控。订阅价格提高,却不提供更多的价值。

还有人直接撕下了科技高管们的“面具”——这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投资人看”。1

柳暗花明?ChatGPT“组团学习”新姿势!

在一片“AI强制喂屎”的吐槽声中,OpenAI最近搞了个新动作,似乎带来了一丝“清流”。他们的ChatGPT要上线一款新功能——Study Together(一起学习)。2

这一工具与网络搜索、图像生成等并列,其主要受众可能是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据已经拿到访问权限的用户爆料,Study Together能够引导人们完成学习过程。

启用后,ChatGPT会改变风格,不再一股脑地输出答案,而是通过提出更多问题并逐步拆解主题,帮助用户主动学习,而非仅仅给出解释。比如,在解释VLLM和LLM时,它会先问你“在我们深入之前,你能分享下学习区分VLLM和LLM的主要目标是什么?”3

点评: 这种循循善诱的“老教授”模式,比那些“霸道总裁式”的强制灌输,显然更能让用户接受。看来,AI的未来,还得看谁能真正站在用户需求的角度思考。)

不过,OpenAI推出细节尚未可知,目前只有部分用户“灰度”到了这一功能。

总而言之,AI时代虽然如火如荼,但“强制捆绑”的商业模式正让普通用户感到疲惫和无奈。当AI从“锦上添花”变成“强制消费”,消费者心中的那杆秤,或许早已悄悄倾斜。是时候让AI回归用户价值,而不是成为科技巨头们“掩盖亏损”的“遮羞布”了。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数字生活,被“赛博绑匪”永远盯上!

引用


  1. 微软强塞AI暴涨价!小哥惨遭Office全家桶绑架,每月含泪打钱一次未用·新智元·桃子(2025/7/7)·检索日期2025/7/7 ↩︎ ↩︎ ↩︎ ↩︎ ↩︎ ↩︎ ↩︎ ↩︎ ↩︎ ↩︎ ↩︎ ↩︎

  2. OpenAI Experiments With New Study Together Tool On ChatGPT!·TestingCatalog·(2024/9/28)·检索日期2025/7/7 ↩︎

  3. OpenAI Experiments With New Study Together Tool On ChatGPT!·TestingCatalog·(2024/9/28)·检索日期202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