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全球瞩目的OpenAI与微软合作关系正经历一场高风险的权力重塑,核心在于OpenAI谋求商业化独立与微软力图巩固技术主导权的深层矛盾。这场谈判不仅关乎数百亿美元的资本分配和股权结构,更将重塑全球AI产业的竞争格局和技术生态,预示着未来AI巨头间协作模式的剧变。
硅谷的科技联姻向来瞬息万变,但很少有哪段关系,能像OpenAI与微软这般,从“天作之合”的蜜月迅速坠入一场充满火药味的“冷战”。这对一度被视为人工智能时代最佳拍档的巨擘与新贵,正深陷一场关乎未来AI霸权的离婚谈判,其复杂程度与战略意义,远超寻常的商业纠纷。
六年前,微软以其深不见底的云计算资源和慷慨的130亿美元投资,为尚在襁褓中的OpenAI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彼时,OpenAI急需“烧钱”的算力支撑,而微软则渴望在云计算的竞争高地插上AI的旗帜。这是一场完美的共生:OpenAI的研发成果如ChatGPT,迅速催生了GitHub Copilot和Bing Chat等微软的AI明星产品,为其云服务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微软将OpenAI视为其人工智能战略的皇冠宝石,甚至将其技术独家托管于Azure云平台,并享有未来高达20%的收入分成以及最高100倍的利润上限回报。这听起来像是一张足以让任何投资者心满意足的“永不落空”的彩票。
然而,蜜月终有结束之时。202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宫斗”不仅震惊了整个科技界,也彻底撕裂了微软对OpenAI的信任。当OpenAI的非营利董事会可以毫不知会地罢免CEO山姆·阿尔特曼,而微软这个最大的金主却蒙在鼓里时,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的“若OpenAI消失,我们仍拥有所有知识产权”的强硬表态,暴露了巨头深藏的戒心。OpenAI也同样意识到,凭借ChatGPT的横空出世,它已不再是依附于巨头的技术供应商,而是足以搅动全球产业格局的核心玩家,议价的底气早已今非昔比。
AGI的“核弹”与资本的算盘
矛盾的激化,源于OpenAI对“独立”的渴望与对“成长”的急切。为解锁新一轮融资,尤其是软银等巨头的300亿美元潜在投资(其中100亿美元面临今年底到期缩减的风险),并为最终的IPO铺平道路,OpenAI不得不启动一项雄心勃勃的重组计划:从一个由非营利组织控制的“利润上限”型公司,转变为一家拥有“正常资本结构”的特拉华州公益公司(PBC)。然而,这个巨大的转变需要微软的首肯——毕竟,它手握超过130亿美元的真金白银。
谈判的核心,如同一枚潜在的“核弹”,是一项名为“充分AGI声明”(declaration of sufficient AGI)的条款。根据原协议,一旦OpenAI宣布实现了AGI,微软对其技术的独家使用权将立即终止,OpenAI将有权与谷歌、亚马逊等其他云服务商合作1。对于OpenAI而言,这是摆脱束缚、实现多云部署、打破微软Azure垄断的关键筹码;对于微软而言,这无疑是“煮熟的鸭子要飞了”,他们怎能坐视自己豪掷百亿培育出的果实,被竞争对手分食?
更让谈判焦灼的是,阿尔特曼和OpenAI高层普遍比微软更为乐观地认为,AGI可能在2030年合同到期前就能实现。虽然合同规定AGI的判断需引入外部金融专家,且微软也需同意评估方法,但这种预测性差异无疑给谈判增添了巨大变数。近期有消息称,双方可能以“人工超级智能(ASI)”替代AGI作为分割标准,以推迟触发条件,但这更像是战术上的缓兵之计,而非根本矛盾的化解。
除了AGI这一战略性分歧,双方还在多个核心商业条款上唇枪舌剑:
- 股权与利润分成:OpenAI希望微软放弃原有的利润分成权(预计至2030年可达350亿美元的收入分成,以及最高1200亿美元的利润分成),转而在新的PBC中持有约33%的股权。微软则坚持利润分成的稳定性,并力图延长技术使用期限。这是一场关于未来收益形式与确定性的博弈。
- 云服务独家权:微软凭借巨额投资获得了OpenAI模型在Azure上的独家托管和API销售权。OpenAI急切希望打破这种“捆绑销售”,转向谷歌云、甲骨文等多元化云供应商,以避免供应链垄断并优化运营成本。这种“去微软化”的策略,是OpenAI追求运营自主权的必然。
- 知识产权与并购:OpenAI对AI编程公司Windsurf的并购案,也成为了争议焦点。OpenAI希望将Windsurf的技术剥离出与微软共享知识产权的范畴,以避免其产品(与微软GitHub Copilot有直接竞争关系)落入微软手中。这体现了OpenAI对核心技术自主性的高度重视。
筹码的较量与未来的赌注
这场谈判早已超越了合同的字面意义,演变为一场全面、复杂的资本、技术与战略意图的博弈。微软的内部共识是“风险控制”:如果无法通过谈判获取对等利益,维持现状反而是更优选择,因为当前的协议条款仍能有效掣肘OpenAI的未来发展。他们甚至不惜利用OpenAI在今年底前完成重组的融资期限压力,试图迫使其做出更大让步。
然而,OpenAI也绝非等闲之辈。它正积极布局“去微软化”的“平行世界”:不仅与谷歌、甲骨文等微软的竞争对手加速云合作,甚至已悄然开发与Microsoft Office竞争的ChatGPT协作功能。更具战略意义的是,OpenAI正在推进自研AI芯片,并联合软银、甲骨文等巨头,宣布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打造“Stargate”超级数据中心项目——一个令微软意外缺席的“AI工厂”。这些举措,都是OpenAI在为自己准备一条随时可以“断联”的退路,展示其“不惜鱼死网破”的决心。更有甚者,OpenAI私下讨论过向监管部门发起反垄断投诉,指控微软利用协议垄断云资源,这一“核选项”足以让微软神经紧绷2。
OpenAI的底线已清晰可见:若微软希望维系合作,就必须放弃利润分成、让渡独家云托管权,并放行Windsurf收购案。否则,激活AGI条款、寻求监管调查、全面转向其他云供应商等更强硬手段,都可能被提上日程。
这场“离婚”谈判的走向,将深刻影响全球AI产业的未来图景。OpenAI未来四年预计将烧掉46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融资若中断,其技术研发和全球扩张都将面临严峻挑战。而微软也面临着产品(如GitHub Copilot、Bing Chat)深度绑定OpenAI模型的风险,一旦OpenAI限制技术接入,其AI业务的中长期增长预期将遭受重创。
即便双方高管仍在谈判桌上维持对话节奏,试图达成“不彻底谈崩”的协议,但无论最终走向和解、僵持还是崩盘,这场谈判已永久性地重塑了OpenAI和微软之间的权力关系。未来的AI产业,或许再难复制这样一段“亦敌亦友”的深度捆绑故事。对于这两个科技巨头而言,谈判的真正赌注,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钱”,而是对未来AI霸权的终极掌控权。这不仅是一场商业博弈,更是一场关于技术主权、市场秩序和人类未来的世纪豪赌。
引用
-
OpenAI与微软矛盾的根源:AGI·新浪财经·(2025/6/26)·检索日期2025/7/9 ↩︎
-
OpenAI Considered Antitrust Accusation Against Microsoft: Report·Beebom·(2025/7/9)·检索日期2025/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