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AI圈最近可真是“瓜”多料足,大厂高管们上演“花式离职”,有人黯然退场,有人直接“人间蒸发”;OpenAI万众期待的开源大模型又双叒叕“被鸽”,还顺手“错失”一笔收购。但与此同时,国产大模型则在“卷”技术、拼应用,AI正在悄悄“入侵”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这个七月,AI江湖可不太平,大厂“宫斗剧”接连上演,大佬们或黯然离场,或“另谋高就”,让人直呼“活久见”。与此同时,大模型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既有“鸽子精”的延迟,也有“幻觉”缠身的困扰,但AI渗透生活的脚步,却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
行业“宫斗剧”:高管“出走”、人才“围猎”,AI圈上演“变形计”
要说这周AI圈最让人跌破眼镜的,莫过于几位重量级人物的“离职潮”和各大公司对“抢人大战”的焦虑。
通用AI智能体公司Manus,最近上演了一出“删号跑路”的大戏。北京办公区人去楼空,公司Logo都没了,官网还显示中国地区不可用,连之前跟阿里通义千问合作的微博都删得一干二净,简直是“人间蒸发”级别操作。1 尽管Manus回应是为了“提升运营效率”,但知情人士透露,他们把四十多名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还开出了每月高达11万元人民币的百万年薪招聘AI工程师。1 这波操作,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国内卷不动,国外把钱赚”的路线。创始人肖弘在社交平台那句“多少艰苦不可告人”,更是让人浮想联翩。1 说白了,拿不到英伟达的最新AI芯片,加上“全球化”的野心,可能才是他们背后的“骚操作”。要知道,红杉中国在讨论AI Agents时,就提到了创业者应该“生而全球”。2
阿里钉钉的前任CEO叶军(花名:不穷)也传出即将离职的消息。1 去年他刚被调回集团“另有任用”,没想到这“另有任用”的有效期这么短,几个月后就传出要“挥手作别”。这位曾经主导了全国第一张健康码和浙政钉研发的大佬,最终也未能逃过大厂的人事变动。
更让人“唏嘘”的是,百川智能的创始团队也快“散架”了。联合创始人谢剑离职,要知道他可是和王小川一起创立百川的“老伙计”。1 而在此之前,商业化负责人洪涛、医疗业务负责人李施政、金融业务负责人邓江,甚至联合创始人焦可都相继离开,另一位技术骨干也启动了离职流程。1 算下来,创始团队就剩王小川和茹立云了。这波“人才流失”,对百川智能未来的发展无疑是个巨大挑战。AI大模型这趟列车,看来不是谁都能坐稳的。
而OpenAI,除了大模型又“鸽”了,还上演了一出“抢人大战”的年度大戏。他们想花30亿美元收购AI编码初创公司Windsurf,结果被谷歌DeepMind“半路截胡”,直接把Windsurf的CEO、联合创始人以及部分顶尖研究人员给“挖墙脚”了!1 谷歌发言人还特意出来“凡尔赛”一下,说“很高兴欢迎Windsurf团队的一些顶尖AI编码人才加入Google DeepMind”。1 这不只是挖人,谷歌还拿到了Windsurf部分技术的非独家许可。这波操作,直接让OpenAI和微软“重新谈判合同”这事儿变得更加复杂,毕竟微软拥有OpenAI所有知识产权,不想让其AI编码技术落入他人之手。1
不止是抢夺初创公司,连大厂内部的人才流动都变得异常频繁。苹果的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这位负责支撑“Apple Intelligence”的大佬,也被Meta以“每年数千万美元”的天价年薪给“挖”走了。1 传闻这一走,可能还会引发苹果AI团队的一系列“连带反应”。看来,在AI人才争夺战中,“钞能力”才是硬道理。
而曾经的芯片巨头英特尔,CEO陈立武更是“语出惊人”,直言公司已跌出芯片行业前十,“客户对英特尔评价是‘不及格’”。1 为了“追赶”英伟达和AMD,英特尔也开始了“大面积裁员”,连核心工程师都未能幸免。1 想想英伟达市值都突破4万亿美元了,英特尔现在只有其零头,这对比,让人有点“emo”。1
大模型“神仙打架”:有人“被鸽”,有人“卷”出新高度,谁是AI“显眼包”?
说完了人事“震荡”,咱们再来看看大模型圈的“神仙打架”。全球大模型竞争日益激烈,国产大模型也在奋力崛起。34
OpenAI最近又双叒叕“鸽”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开源大模型发布计划。萨姆·奥尔特曼在X平台上轻描淡写地表示,为了“进一步测试模型安全”,选择再次延期。1 谁还记得上次被“鸽”是啥时候?网友们都快给OpenAI颁发“鸽子精YYDS”奖了。这种“挤牙膏”式的发布,真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然而,国产大模型却在暗暗发力,甚至“卷”出了新高度。月之暗面高调发布了Kimi K2模型并同步开源。1 这款总参数1T、激活参数32B的MoE架构模型,不仅代码能力超强,还擅长通用Agent任务,在多个基准测试中拿下了开源模型SOTA(State-of-the-Art)成绩。定价还相当“亲民”,让人直呼“良心卷王”。联合创始人张宇韬一句“Make Kimi Great Again”,更是喊出了国产AI的雄心壮志。
马斯克那边的xAI也不甘示弱,Grok-4系列模型已开放使用。马斯克本人亲自“凡尔赛”,宣称这模型“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都比人类研究生更聪明”。1 语音对话速度快了两倍,支持多种语音,还新增了“Grok角色Eve和Sal”。在评估智能体复杂操作任务的Vending-Bench基准测试中,Grok-4也超越了Claude Opus 4和Gemini 2.5 Pro等顶尖模型。这波,马斯克又把“吹牛”变成了“现实”。
与此同时,也有“掉队”的。DeepSeek的使用率从年初的50%暴跌到3%,简直是“断崖式下跌”。1 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因为R2模型对训练数据需求更大,但国内高质量数据稀缺,导致“幻觉体验”问题严重。1 再加上高端GPU严重不足,训练效率大打折扣。看来,数据和算力,依然是悬在大模型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不过,国内其他大厂也没闲着。阿里通义正式开源了网络智能体WebSailor,在评测中超越了DeepSeek R1和Grok-3等闭源模型,仅次于OpenAI DeepResearch,表现相当亮眼。1 飞渡科技也推出了“峥嵘大模型”,聚焦数字孪生向认知智能升级。
AI“百花齐放”:从手术刀到外卖,AI正在“入侵”你的生活!
除了模型迭代,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正在“遍地开花”,用科技实力刷新着我们的认知。红杉中国曾指出,AI Agent正在从“工具”走向“伙伴”。2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训练出了一个能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的机器人——SRT-H,准确率100%!1 虽然目前速度还略慢于人类医生,但这标志着人类向自动化医疗迈出了一大步。以后看病,可能就不是“王医生”给你开刀,而是“王AI”给你做手术了,想想就有点“赛博朋克”。
字节跳动也“悄悄地”上线了首个AI医疗助手App“小荷AI医生”。1 这款App定位健康管家,能提供健康咨询和报告解读服务。以后身体不舒服,不用先百度,直接问“小荷AI医生”,或许还能避开一些“莆田系”广告,简直是“打工人福音”。
谷歌在Gemini应用中上线了基于Veo 3模型的“图像转视频”功能,你上传一张照片,AI就能给它加上背景音效、环境声、语音,变成一段8秒的短视频。1 这功能,对于短视频创作者来说,简直是“生产力神器”。
AI甚至要“入侵”餐饮业了。迪拜的“WOOHOO”餐厅将在9月开业,宣称提供“未来餐饮体验”,食物虽然还是人工做,但从菜单设计、氛围营造到服务流程,都由名为Chef Aiman的烹饪大语言模型负责。1 以后去餐厅,可能给你推荐菜的不是服务员,而是AI大厨了。
除了这些,AI也在“默默”改变着我们使用软件的方式:
- 苹果公司正在为Apple Support应用开发AI“支持助手”,以后有问题可以先找AI聊天,这波操作,省去了打电话排队等待的“煎熬”。1
- 哔哩哔哩(B站)正在研发代号为“代号H”的AI创作工具,能把文字和音频在6分钟内自动生成完整的视频播客内容。“懒人”创作神器,效率直接拉满!1
- Perplexity AI也推出了一款具有AI搜索功能的新浏览器Comet,旨在挑战谷歌的搜索霸主地位。1 而OpenAI也传出要入局浏览器,未来浏览器可能不再是单纯的网页入口,而是直接集成AI智能体,帮你执行任务。想象一下,浏览器直接帮你“搞定”各种复杂的线上操作,这体验,想想就“刺激”。
最后,关于“7万硕士、30万本科生在美团送外卖”的谣言,美团也出来“辟谣”了。1 虽然这事儿源于一位清华本科、北大牛津双硕士、南洋理工博士“降维打击”送外卖的“传奇”经历,但美团表示,任何关于骑手学历的总量数据都没有事实依据。这波“学历焦虑”与“行业内卷”的交织,也侧面反映了当下社会对AI时代就业前景的普遍担忧。AI虽然在创造新职业,但传统岗位的“迭代升级”速度,也让不少人开始思考自己的“退路”。
AI江湖风起云涌,有人“乘风破浪”,有人“搁浅沙滩”。但这艘巨轮,注定会带着我们驶向更远的未来。
引用
-
AI周报·InfoQ(2024/07/14)·检索日期2024/07/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I Agents:从工具到伙伴 | 2025 HongShan AI Day·红杉中国(2025/06/03)·检索日期2024/07/14 ↩︎ ↩︎
-
AI行业动态:黄仁勋挖清华人才,OpenAI的GPT-5,字节跳动机器人 ...·xinfinite.net(时间未知)·检索日期2024/07/14 ↩︎
-
2024年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报告·人民网(2024年)·检索日期2024/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