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正因未能及时将先进生成式AI整合到Siri而面临股东诉讼,这加剧了外界对其在AI浪潮中“掉队”的担忧。然而,这种唱衰可能为时过早,因为“AI手机”概念本身仍未成熟,用户对AI功能的感知滞后,且AI对智能手机的颠覆性影响尚不明确。苹果凭借其强大的硬件生态仍有反击空间,但其内部对AI战略的摇摆不定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
苹果公司再次站上了风口浪尖,但这一次,焦点并非其划时代的创新,而是其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滞后”传闻。日前,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头遭遇股东集体诉讼,被指控在披露将尖端生成式AI融入其核心语音助手Siri的时间表上存在误导,从而导致iPhone销量受挫、股价下跌1。这起诉讼,连同WWDC上引发的“群嘲”和资本市场的持续走弱,似乎都在为“苹果在AI时代掉队”的论调提供注脚。然而,在喧嚣的表象之下,对苹果现状的深度剖析揭示了一个更为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图景,远非简单的“掉队”二字可以概括。
苹果的AI困境:表象与深层逻辑
路透社的报道明确指出,此次股东诉讼矛头直指苹果在整合生成式AI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实,被告方甚至包括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这无疑是一记重击,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苹果AI进展的不满,也折射出整个市场对AI技术变革的狂热追逐。在当前科技行业普遍面临增长瓶颈之际,AI被视为打破僵局、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而未能搭上这班“快车”的企业,似乎就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苹果股价在“七巨头”中表现最弱,正是这种悲观情绪的直接体现。
然而,将苹果的困境仅仅归结为“AI掉队”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诚然,与国内手机厂商在“AI手机”概念上的“神速”布局形成对比,苹果显得步履缓慢。2024年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AI手机元年”,各品牌争相内置大模型,试图抢占先机。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甚至将AI手机定义为继功能机、智能机之后的“第三个重大变革阶段”2。这种论断背后,是国产厂商渴望复制苹果在智能机时代辉煌的雄心。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前生成式AI领域的技术突破,并非源于智能手机厂商,甚至也非传统科技巨头的内生创新,更多来自Deepseek、OpenAI等初创公司的贡献。这意味着,苹果所面临的挑战,并非其独有,而是所有巨头在面对外部颠覆性创新时,如何将“非内生”的技术巧妙融入自身生态,并真正转化为用户价值的普遍难题。
“AI手机”的泡沫与现实:用户感知落差
尽管手机厂商对AI手机概念宣传得声势浩大,但用户对AI手机及相关AI技术的感知,却远未达到宣传所预期的清晰和直观。Counterpoint Research的一项跨国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生成式AI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体验技术,且Z世代用户占据相当比例。然而,仅有32%的受访者表示对Gen AI有所了解 2。这揭示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智能手机借助生成式AI技术带来的升级,并未真正让用户体验到革命性的变革。
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始于乔布斯用iPhone成功定义了“智能手机”这一概念。然而,迄今为止,尽管AI手机层出不穷,却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够像当年的iPhone那样,清晰地定义“AI手机”的形态和用户体验。目前所谓的“AI手机”,更多是概念的产物,而非技术深度整合的结晶。许多被宣传的AI功能,实际上通过第三方软件也基本能够实现,缺乏形成差异化、杀手级应用的能力。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智能手机作为一种以视觉信息获取和体验为主的终端产品,AI技术即便日臻成熟,其改变人机交互逻辑的潜力固然巨大,但很难直接取代或颠覆现有交互模式。一项CNET的调查亦证实,AI并非消费者升级手机的主要动因。电池寿命、存储空间和相机功能依然是用户最为看重的因素 2。近半数智能手机用户表示,不愿为手机上的AI功能支付额外费用。这表明,在消费者的日常决策中,AI的权重远未达到市场营销所预期的主导地位。未来的智能手机进化,很可能仍将回归多元化创新,而非AI的单点突破。甚至,颠覆智能手机的,大概率不会是“AI手机”,而是某种“新物种”。
巨头竞争的本质:生态、硬件与内生创新
市场对苹果的“唱衰”,部分源于对其过高的期望,以及将其置于与谷歌、微软等其他科技巨头同等位置的比较。谷歌搜索业务面临AI的潜在颠覆,亚马逊和微软则在云业务和对OpenAI的押注上展开激烈竞争。相比之下,苹果的核心业务——基于硬件生态的软件服务和内容——并未受到AI的直接威胁,因为AI技术的落地,在现在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高度依赖硬件载体。如果苹果能够成功打造AI应用落地的最佳硬件,例如升级后的iPhone、Apple Watch、HomePod乃至未来可能出现的AI驱动眼镜,其在硬件领域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然而,苹果的内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尽管近期有传闻称苹果正考虑收购Perplexity AI2,以获取顶尖AI团队和消费级AI产品经验,但仅靠外部并购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其创新力问题。过去几年,苹果在AI技术及创新上的探索并不顺利,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终止,Siri的升级也未能带来惊喜。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苹果内部对于AI的发展路线、投入规模乃至生成式AI的前景,始终未能形成统一共识,导致AI战略摇摆不定。这种保守与激进之间的矛盾,如果不能有效化解,将持续限制苹果在AI时代的脚步。
AI新贵的崛起,无疑激化了硅谷巨头原本相对缓慢的AI竞争节奏。苹果,作为曾经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信仰”,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当前的AI时代或许仍处于起步阶段,胜负未分。但如果苹果无法在内部达成清晰的AI战略,并将其强大的软硬件生态与前沿AI技术深度融合,那么用户和市场,或许不会永远等待。昔日的光环能否延续,将取决于它能否在这场技术之战中,真正实现内生的AI创新与自我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