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最近职场上“卷”出了新花样,AI面试官正疯狂“上位”,搞得Z世代直呼“真香”,觉得轻松无压力;可把职场“老炮儿”们整得一脸懵圈,直吐槽这“赛博冷漠”简直是“恐怖片”现场!究竟是效率YYDS,还是人情味更重要?这场“人机大战”可太有意思了!
最近职场“宫斗剧”又出新番了:你以为要跟真人HR小姐姐/小哥哥聊人生聊理想,结果对面蹦出来个AI面试官!没错,就是那个能自己组织对话,还能跟你“深情”追问的AI。这事儿听起来有点魔幻,但它正在全美各地悄然上演,甚至已经成为招聘圈的“新常态”。
比如,54岁的营销专家珍妮弗·邓恩,满心期待一个副总裁职位的真人面试,结果等来的是一个“空洞无物”的AI。聊了快20分钟,AI全程彬彬有礼地问着她的工作经历,可当她想反问点公司信息时,AI却直接“打太极”。邓恩最终没忍住,提前挂了电话。这感觉,就像在跟一个“高情商”但“没灵魂”的客服对话,简直是大型“无效沟通”现场。1
可别以为这是个案,据外媒爆料,这股AI面试的风潮从2024年就开始“刮”起来了,简直就是职场界的“新晋顶流”。
当你的面试官成了“赛博朋克”,是惊喜还是惊吓?
想象一下,你正襟危坐,准备好了一肚子“彩虹屁”和“高大上”的项目经验,结果屏幕里出现的是一个“波形图”或者“拟人化”的AI。这画面,是惊喜还是惊吓?答案因人而异。
22岁的查尔斯·惠特利,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应届生,已经“身经百战”地体验了两次AI面试。他吐槽说,AI有时候为了“装”得像真人,故意加很多“嗯”、“啊”之类的语气词,结果反而让他觉得“跟恐怖片似的”。1 这简直是AI界的“东施效颦”,演技还得再磨练磨练。
但也有人对这套“赛博面试”爱得深沉。21岁的商学院学生詹姆斯就对AI面试赞不绝口,他觉得“比起面对真人考官时的紧张,AI面试让我更能放松展现自我。”1 尤其是AI追问他在创业社团的经历时,“那种专注聆听的感觉很特别”。看来,对于习惯“线上冲浪”的Z世代来说,这种“赛博朋克”的面试方式,简直是“真香”现场,少了社恐,多了自在。
那么,是谁把这些“冷面判官”送上“C位”的呢?答案是——“内卷”。2024年那会儿,求职者们纷纷用AI“一键生成”简历,然后批量投递,HR们简直要被简历大军“淹没”了。这时候,像Ribbon AI2、Talently、Apriora1 这些搞AI面试的创业公司简直成了HR们的“及时雨”。Ribbon AI的联合创始人甚至自信地说,AI能实现“个性化面试”,它会根据职位需求提问,还会基于你的回答“刨根问底”地追问。他说:“这听着可能有点矛盾,但这么精准的提问,反而让面试体验更人性化。”1
效率方面,那更是“杠杠的”。加拿大一个非营利组织Propel Impact,去年人工面试才面了150人,今年用AI直接筛了500人,最后成功招了300人!1 这效率提升,简直就是“打工人的福音”,HR终于能从“海量筛选”中解脱出来,告别“996加班噩梦”了。
最新的数据也印证了这股潮流:美英两国分别有21%和20%的企业已采用生成式AI进行初步面试。1 这标志着AI面试已经从“尝鲜”走向了“主流”,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小透明”了。
AI招聘进化论:它不光面试,还想“读懂”你!
别以为AI面试官只是跟你“尬聊”几句,它在招聘圈的“野心”可大着呢!TestGorilla的首席执行官沃特尔·迪维尔就说了,目前AI主要还是扮演“筛选工具”的角色,而不是“决策者”。1 这就好比一个“高效率侦察兵”,帮你把茫茫人海中的“潜力股”先找出来。
那么,除了面试,AI还在招聘哪些环节“搞事情”呢?数据显示:
瞧瞧这渗透率,简直是把招聘的“边边角角”都安排明白了。IDC的研究副总裁丽莎·罗恩甚至直接点明:“基于生成式AI的人才招聘软件已渗透至招聘生态的各个环节。”1 这意思就是,AI已经不再是“打酱油”的了,它要成为招聘流程中的“万金油”!
更有趣的是,随着AI的“登场”,很多企业也开始调整招聘策略。比如,57%的美国雇主已经取消了大学学历要求1;74%的雇主开始采用技能评估替代传统简历筛选1;60%的雇主认为软技能的重要性较五年前显著提升1。“高情商”和“强适应力”在职场简直就是“YYDS”!迪维尔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需要的是具备批判性思维、适应力和协作能力的人才,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投资于价值观、行为和软技能的评估工具,而不仅仅是技术能力。”1 看来,未来职场,光会“敲代码”可不够,还得会“搞事情”!
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戏码也同步上演。求职者也纷纷抱起了AI的“大腿”——用生成式AI来包装简历。3 结果呢?“姜还是老的辣”!TestGorilla的调查显示,76%的招聘官表示近期收到大量AI生成的简历,其中72%认为这些简历很容易识别。1 HiredSupport总裁乔尔·沃尔夫更是直接点破:“特别是技术岗位的求职者,他们用AI生成的简历往往语句雷同,专业术语堆砌,一眼就能看出来。”1 嗯,看来AI生成的“模板化”简历,在HR眼里就像穿了“皇帝的新衣”,一眼假!
尽管如此,AI在招聘中的效率提升仍是“王炸”。美国97%、英国92%的企业都认可这一点。1 但也有30%的企业还在“观望”,主要顾虑包括:44%认为没必要,32%嫌成本高、操作复杂,30%担心数据安全。1 这就好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虽然好吃,但总有人担心“瓜熟蒂落”会砸脚。
这场“人机情未了”,未来何去何从?
AI面试的普及,就像一把双刃剑,引发了职场的“两极分化”。
像詹姆斯这样“与AI惺惺相惜”的Z世代,觉得AI面试简直是“福音”,能更放松地展现自我。1 而像57岁的资深营销人艾米丽·罗伯逊-耶因斯特,在面对虚拟AI面试官“伊芙”时,却感觉自己像个“小白鼠”,“他们是在用我训练AI吗?还是说这个职位根本不存在?”1 这质疑,简直是直击灵魂深处的“人间真实”!
文章开头提到的珍妮弗·邓恩也表示,她最近两个月九场面试,唯一一场AI面试让她“如坐针毡”,直言“那种机械的对话体验太诡异了!如果有的选,我绝不会再尝试。”1 看来,对于一部分职场“老炮儿”来说,AI再智能,也替代不了“人情味”。
HR科技公司Phenom的全球战略副总裁克利夫·尤尔凯维茨倒是很乐观,他觉得AI让“雇主和求职者双赢,但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求职者群体。”1 这话说得,简直像在给AI招聘系统“带货”!
不过,ZipRecruiter职业顾问萨姆·德马斯则提醒我们,虽然AI面试日益普及,“但最终用人决策仍需人类把关。”1 毕竟,AI可能带有算法偏见,也难以全面评估候选人的“隐藏技能”和“气质匹配度”。AI就像个“效率工具”,把那些“条条框框”的工作处理得明明白白,但最终拍板的,还是得人类这位“老司机”!
所以,未来职场的“人机情未了”大戏,大概率是AI继续“狂飙突进”,接手那些繁琐的、标准化的工作,把人类从“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人类呢,则专注于那些需要“高情商”、“创造力”和“灵魂触碰”的活儿。毕竟,面试,除了看能力,有时也看“眼缘”和“气场”,这些“玄学”,AI暂时还学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