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AI智能体:中国科技巨头如何重塑互联网的“中场战事”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人工智能智能体(AI Agent)正迅速成为科技巨头们争夺的新焦点,预示着AI应用从“问答”模式向自主任务执行的颠覆性转变。以中国的Manus为先行者,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等大厂正通过各自的策略深入布局,从个人助手到企业级解决方案,试图重塑互联网生态,并加速AI落地进程。

当大多数人还在努力理解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实用边界时,一股更具颠覆性的力量——人工智能智能体(AI Agent)——已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的技术浪潮。这些智能体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回应用户查询,而是能够自主理解复杂任务、规划行动路径、调用工具并执行,甚至进行自我修正与优化。这场由Agent驱动的“AI中场战事”,正深刻地改变着科技巨头们的战略布局,并重新定义未来互联网的交互模式和商业逻辑。

AI智能体的技术逻辑与深层潜能

AI Agent的核心突破在于其超越了传统生成式AI的“问答”模式,实现了更高级别的自主性与决策能力。它通过感知-规划-行动-反思的闭环,使得AI不再只是一个回答问题的工具,而是一个能够独立完成多步骤复杂任务的“协作者”。

以中国团队开发的Manus平台为例,其被誉为“全球首款通用AI代理”1,标志着AI智能体领域的一个“DeepSeek时刻”。Manus的关键技术创新在于其对CodeAct框架的革命性升级。这一框架赋予了智能体三大核心能力:首先,能够直接执行Python代码来完成高度复杂的任务;其次,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实时动态调整行动策略;第三,实现了智能体的自我调节与优化功能1。本质上,这是一种技术创新,它解锁了新的AI应用方向,使得Agent能够将“房屋购买”分解为查询房源、比对价格、编写Python脚本计算预算等子任务,最终输出一份详尽的房产报告。这种多智能体协作架构,让AI从简单的内容生成者,跃升为能够处理数据分析、报告生成乃至自动规划流程的执行者。

字节跳动火山引擎总裁谭待曾指出,“PC时代主体是Web,移动时代是APP,AI时代则是Agent。”2他预测,2024年是中国大模型应用的元年,而2025年很可能成为中国Agent落地的元年2。Agent的崛起对云计算的需求也将大幅上涨,因为其复杂任务的执行会产生巨大的Token消耗量2,这无疑将驱动底层算力与模型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支撑Agent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在于:强推理、多模态、低成本的大模型以及与Agent配套的AI基础设施2

中国科技巨头的策略与战局

面对AI智能体这一颠覆性浪潮,中国的科技巨头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ALL IN,并依据各自的优势和定位,采取了多元化的布局策略。

字节跳动:从流量霸主到Agent基建的先锋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超级工厂”,字节跳动正将AI Agent视为其“豪赌式的换道超车”机遇2。其推出的AI智能体产品扣子空间(Coze),一经内测便引爆市场,完美复刻了Manus早期的火爆场景,印证了市场对解决具体工作场景需求的AI智能体的强烈渴望1。扣子空间旨在成为用户工作中的“实习生”,能够自动拆解复杂任务并执行,其“探索模式”和“规划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灵活的互动方式。

字节跳动CEO梁汝波罕见地为火山引擎站台,强调公司将“坚定长期投入,追求智能突破,服务产业应用”2。这背后是字节对“AI Agent的崛起正在重构互联网入口格局”的深刻洞察——当用户能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让Agent自主完成复杂任务时,传统的App交互模式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2。为支撑这一战略,字节持续在底层大模型发力,豆包大模型1.6系列不仅综合成本降低63%,更是国内首个支持256K上下文的思考模型,这对于构建复杂的Agent至关重要2

百度:以“无代码”理念突围

百度则试图在AI智能体领域的激烈竞争中找到一条“无代码”的突围之路。其自主研发的生成式AI应用平台**“秒哒”**,宣称让“人人可上手,人人可编程”1。李彦宏更是大胆预言:“只要有想法,你就可以心想事成,我们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只靠想法就能赚钱的时代。”1

“秒哒”的突围依赖其三大特性:无代码编程(基于文心大模型降低门槛)、多智能体协作(自动分解复杂任务,提高开发效率)以及多功能调用能力(整合百度生态内的网页检索、地图、文档分析等专业工具)1。然而,秒哒也面临着产品理解能力、复杂应用调试以及无法下载源码等挑战,这限制了其作为专业生产工具的潜能,目前更像是程序设计者的“借鉴参考”而非核心生产力工具1

阿里巴巴:夸克与钉钉的“双线作战”

阿里巴巴则凭借其庞大的“云+端+生态”综合优势,构建了覆盖消费端(C端)与企业服务端(B端)的AI智能体战略布局1

在C端市场,夸克从一个简单的浏览器升级为以AI为核心的多面旗舰应用**“新夸克”**,其主打的“超级框”功能颠覆了传统搜索模式,用户输入需求即可得到AI调动工具完成的报告、指南、计划,实现“告别搜索”的愿景1。夸克背靠阿里生态,能够调用淘宝购物、高德地图、支付宝交易等数据,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服务1

在B端市场,钉钉则成为了阿里构建企业级AI Agent生态的核心载体。去年,钉钉推出了AI助理市场(AI Agent Store),首批上线超过200个垂直领域的AI助理,构建了目前国内最为完整的B端AI应用矩阵1。钉钉积累的丰富行业场景与结构化数据,使得其Agent在执行精准度、长期记忆和跨平台任务协同方面展现出强大优势,企业也更愿意为可量化的效率提升买单1

市场分化与未来图景

C端和B端市场的AI智能体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虽然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面世让普通人开始习惯“AI”的概念,但面向消费者的多数Agent仍处于“尝鲜阶段”,用户尚难以完全领会智能体的深层价值1。相比之下,B端市场的AI智能体发展更为顺畅,因为企业拥有大量的结构化数据,智能体执行精准度更高,交付效果易于量化,商业价值更直观1

AI智能体的兴起,正在重构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竞争逻辑。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将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AI智能体运营商”的全新角色。无论是美团外卖AI自主处理客诉,还是抖音创作AI批量生成百万级短视频,都预示着互联网公司必须重新思考其本质1。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纯粹的用户流量或平台广度之争,而是**“AI浓度”的高低**——谁能更快完成“智能体化改造”,谁就能在未来的AI时代中占据先机,否则便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如同传统手机厂商错失智能机浪潮一般1

尽管AI智能体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仍处于发展早期,面临诸如对复杂个性化需求理解不足、调试繁琐、以及如何真正解决“伪噱头”与“真需求”之间落差等挑战。然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AI智能体将深刻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引领下一次技术革命。

References


  1. 嘉宾商学(2025/6/19)。押注Agent,大厂的AI中场战事。36氪。检索日期2025/6/19。 ↩︎ ↩︎ ↩︎ ↩︎ ↩︎ ↩︎ ↩︎ ↩︎ ↩︎ ↩︎ ↩︎ ↩︎ ↩︎ ↩︎ ↩︎ ↩︎

  2. 刘宝丹(2025/06/16)。字节打响Agent基建之战。华尔街见闻。检索日期2025/6/19。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