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良渚,一个独特的社区正在探索AI时代下工作与生活的全新范式。这里,科技创业者们摆脱了传统大厂的束缚,通过AI赋能,重新定义了“创造”的本质,将人类的连接、对生活的感知和对美的追求置于技术之上,构建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数字游民与创业飞地。
在2025年6月11-12日于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的WAVES新浪潮2025大会上,中国创投市场被定义为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以政策主导、国资与资本高度集中为特征,而AI技术革新则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12。然而,在大会的创业者会场,一场名为“在良渚,舒适地创造”的圆桌对话,却将焦点从宏大的资本叙事,引向了一个更为微观却同样深远的话题:科技如何赋能个体,并与人类的真实生活、社区构建和谐共存。这场由启师傅、Vincent、西元和林沅霖等良渚“村民”参与的对话,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社会实验——在AI浪潮席卷全球之际,如何通过技术实现一种更为人性化、更为“舒适”的创造模式。
良渚:一处“舒适地创造”的飞地
良渚,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古老之地,正悄然成为中国AI时代数字游民和独立创业者的理想栖息地。正如启师傅所描述,良渚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它离杭州市中心和上海不远,交通便利,却又远离大城市的喧嚣与“卷”文化。这里不是一个躺平之地,反而汇聚了一群拥有“一技之长”且充满创造热情的人们,他们不上班,却有自己的“小事业”,互相激励,共同成长。
这种独特的氛围,催生了与传统工作模式截然不同的“生产节奏”。启师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良渚的环境甚至适合有ADHD(多动症)特质的人工作,因为这里鼓励“定期产出”而非“每日专注”。这种“狩猎式”的工作生活,与人类在农业和工业文明前几十万年的生活节奏不谋而合——不需要长时间的高度专注,而是张弛有度,劳逸结合。AI,以及自媒体工具的加持,使得这种“狩猎生活”在当代得以实现,人们无需在大厂做“螺丝钉”,便能通过工具化身“创作者”3。
嘉宾们描绘了良渚生活的具体图景:低廉的租金(如Vincent每月仅5000元便能解决居住与办公成本)、高比例的“客厅”拥有率、以及随处可见的公园(每500米一个)。这些“数字”上的差异,直接反映了良渚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上的巨大反差。在北京,人们花在路上的时间可能和吃饭的时间一样长,而在良渚,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邻居家,这种“路饭比”的巨大差异,使得人们拥有了更多自由呼吸和社交的空间。这种“安心的环境”被西元认为是激发创造力的关键,他甚至引用了“20分钟公园理论”来解释:当身心放松时,创造力反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AI时代:重塑工作与人的价值
圆桌对话深入探讨了AI技术与人类关系的哲学命题:如何避免技术对人的异化,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产品与实践。在ChatGPT问世之初,市场一度充斥着“程序员将失业”的担忧,但林沅霖指出,两年后的今天,现实恰恰相反——AI不仅没有取代程序员,反而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能力,甚至让不懂编程的人也能开始开发产品。
这一转变的核心洞察是:在AI的赋能下,一个“好的产品”的关键不再仅仅是技术实力,而是其创造者是否“认真地观察生活”,是否“好好的生活”。当技术门槛被AI拉平后,真正的竞争优势转变为对生命中未被满足的需求的感知,对审美和人文的理解。西元团队开发的“玄学AI”产品FateTell,便是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典型案例。它利用AI对命运进行解读,将复杂的命理呈现为一场“生命的策展”,旨在探讨人在时代洪流中与自我、与科技、与宇宙的关系,这在当下精神危机频发的背景下,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
Vincent的Bonjour!平台则致力于通过Agent人力交易,解放人们脱离“996”的办公室文化,让AI Agent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人只需在关键时刻进行决策。这使得人们能有更多时间投入生活,体验世界,从而实现更自由的创造。启师傅进一步强调,AI降低了创作门槛,使得那些过去因技术限制而被挡在创作领域之外的人,现在可以借助AI实现他们的创意。他认为,人与人、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区别,将越来越体现在对美的感受、对生活的感知和从人际关系中获得的灵感。这些“人独有的东西”,是AI无法体会也无法复制的。
连接:技术与人文的交织
良渚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强大的“社区”属性。林沅霖回忆,正是因为“疯狂星期四”这样的程序员、设计师、产品经理自发聚集活动,让他感受到良渚的社区力量——无论遇到何种技术或产品难题,都能在这里找到乐于助人且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这种“日生活方式”的社交网络,极大地促进了个人的成长与项目的推进。
黄祝熹提及的项飙老师“关心身边人、具体的人”的理念,恰好印证了良渚社区的价值:生活和创造都产生于人和人的链接之中。与大城市中邻里间缺乏链接的“钢筋混凝土”隔阂感不同,良渚DemoDay等活动每月都会将“村民”们聚集起来,建立了深厚的链接感。这种线下真实的人际互动,在AI日益渗透生活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启师傅认为,这些AI无法体会、无法做到的线下关系和氛围营造,正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重要体现。
面对外界(包括媒体和投资人)对良渚的关注,嘉宾们普遍持积极态度。林沅霖认为,外部资源的汇聚并不会影响社区氛围的本质,反而能为内部的创造者提供更多可运用的资源。西元则将良渚视为一个兼具五千年历史底蕴和AI科技浪潮的“超级文化符号”或“文化品牌”。Vincent强调,良渚生活方式的多元共存和社区的和谐相处,使得外界的介入能够被“吸纳”到良渚本身的氛围中,从而让整个生态更加繁荣和有趣。启师傅总结道,良渚居民乐于看到有趣的事物来到村里,这种多元的选择性,让每个人都能更自由地发展。
良渚的实验,不仅是对AI技术如何应用于商业和生活的探索,更是一种对人类未来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它展示了在技术高度发展的未来,回归以人为本、强调社区连接和生活体验的重要性。在这里,“舒适地创造”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正在被一群独特的先行者,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创业实践,一步步描绘出的动人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