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近日发出明确预警,称数字超级智能可能在今明两年内到来,其影响力将如“千英尺高的海啸”,令当前诸多社会焦点相形见绌。他预测AI将驱动经济体量呈指数级增长,同时未来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远超人类,根本性地重塑智能格局与文明发展路径。
近日,硅谷创业加速器Y Combinator在旧金山举办首届AI新创学校,汇聚了包括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和埃隆·马斯克在内的AI行业领军人物。然而,在诸多议题中,马斯克那段关于“千英尺高AI海啸”的预警,无疑在全球科技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他直言,刚刚结束的美国政府“政府效率部”(DOGE)特别雇员任期,不过是一次“有趣的支线任务”,其重要性在即将到来的AI革命面前,如同“清理海滩”之于一场巨浪滔天的大灾变1。
AI海啸的临近:马斯克的时序预警
马斯克对数字超级智能的到来时间给出了一个惊人且具体的预测:“我认为我们已经非常接近数字超级智能了。如果今年不会发生,明年肯定会发生。”1 这位亿万富翁将“数字超级智能”定义为“在任何事情上都比任何人类都更聪明的智能”1。这种对时间尺度的极致压缩,与AI领域普遍认为的“十年至数十年”的乐观预测形成鲜明对比,无疑要求我们对技术进步的速率进行更为严峻的审视。
他将其在华盛顿特区130天的工作描述为“政治中的信号噪音糟糕透了”,并强调,当一场“千英尺高的水墙,这就是AI海啸”即将袭来时,清理政府的“脏乱海滩”便显得微不足道。这种比喻不仅表达了他对AI颠覆力量的深刻认知,也反映了他选择“回到主线任务——构建技术”的决心,这无疑是对技术发展优先级的强烈声明1。
颠覆性愿景:智能、经济与人类的未来
马斯克关于AI的预言远不止于其到来速度。他提出,AI将推动经济规模实现指数级增长——“不是比当前经济大10倍,而是数千倍,甚至数百万倍”。他甚至将此与科幻概念中的“卡尔达肖夫II型(恒星能源级)”文明联系起来,暗示AI将是人类迈向更高文明等级的关键驱动力。在这样的未来中,人类智能的集合总和可能将不到所有智能的1%1。这并非是对人类贬低,而是对AI潜力的极端肯定,预示着一个智能形态多元化、人类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未来。
伴随数字超级智能的崛起,马斯克还预测了具身智能的爆发式增长。他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远超人类,可能达到人类人口的5倍甚至10倍1。这种“机器人军团”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劳动力结构的彻底变革,更挑战着我们对“智能”和“生命”定义的传统认知。马斯克坦言,他曾因担心“让终结者成为现实”而在AI和机器人领域有所犹豫,但最终意识到,“无论我做不做,这都会发生。你要么是观众,要么是参与者。我宁愿做参与者。”1 这种洞察力促使他从一个担忧者转变为一个积极的塑造者。
从算力基石到星际文明:AI时代的工程与愿景
实现马斯克愿景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算力竞赛与工程奇迹。他透露,xAI目前正在训练Grok 3.5,重点提升其推理能力1。为了支撑如此庞大的模型训练,xAI面临着巨大的硬件挑战。当供应商告知他们需要18到24个月才能完成10万个H100 GPU的训练超级集群时,马斯克团队将其压缩到了6个月。这得益于他们第一性原理思维的实践:租用废弃工厂解决场地,租赁发电机满足150兆瓦的电力需求,调动美国四分之一的移动冷却设备,并利用特斯拉Mega Packs平滑功率波动。马斯克甚至亲自参与布线,表示“睡在数据中心里”1。目前,他们的训练中心已拥有15万个H100、5万个H200和3万个GB200,第二个数据中心也将上线11万个GB200。这种对硬件基础设施的极致追求,是AI技术突破的根本保障。
除了对地球上AI发展的深度介入,马斯克的宏大愿景还延伸至星际。他将人类文明置于卡尔达肖夫等级的框架下,并强调成为多行星物种是“极大提高文明或意识的可能寿命”的关键步骤。SpaceX计划在大约30年内向火星转移足够的物质,使其能够自给自足1。在马斯克的叙事中,AI的飞速发展与人类的星际拓展并非两条独立的线索,而是互为支撑、共同推动文明跨越式发展的两极。
然而,在AI磅礴潜力之外,马斯克也强调了AI安全的重要性。他认为“对真相的严谨坚持”是AI安全最重要的基石,强迫AI相信不真实之事极其危险1。这指出了一个核心挑战:如何确保超级智能系统秉持事实,避免被偏见或虚假信息误导,这对于其未来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至关重要,也为AI伦理和治理提出了更深层的思考。
马斯克的言论总是充满争议,但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不仅是科技领域的颠覆者,更是未来图景的描绘者。无论他预测的“AI海啸”是否会在今明两年内如期而至,亦或是其影响广度能否完全兑现,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由AI深刻塑造的时代前夜。科技界、政策制定者乃至普通民众,都亟需对马斯克所描绘的未来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开始探讨如何驾驭这股即将到来的巨浪,而非仅限于“清理海滩”式的修修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