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高考志愿:一场技术与人性的博弈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在中国高考志愿填报的复杂迷宫中,以张雪峰为代表的传统咨询服务与新兴的AI工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AI正凭借其数据处理能力逐步瓦解信息壁垒,但人际互动中复杂的情绪价值与个性化洞察,仍是其难以逾越的鸿沟,预示着一个技术辅助与人际智慧并存的未来。

中国高考,这块牵动亿万家庭神经的巨石,不仅是学生知识的试炼场,更是家长信息焦虑的策源地。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志愿填报的复杂程度急剧飙升,考生可能需要从全国2900多所高校的1600多个专业中筛选出上百个志愿,决策难度不亚于高考本身。这种信息不对称与决策压力,催生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其中,“考研名嘴”张雪峰以其直言不讳的风格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迅速占据了制高点,其动辄上万元的志愿填报服务,在短时间内创造了数亿营收的商业奇迹[^1]。然而,一场由科技巨头主导的“信息平权”运动,正试图用人工智能的力量,颠覆这一传统版图。

AI的承诺与现实:数据、算法与“失误”

今年高考季,阿里、百度、腾讯、华为、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纷纷推出免费AI志愿填报工具,试图以技术力量填平高考志愿的信息鸿沟[^2]。这些AI工具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考生输入省份、科目、分数后,即可获得基于往年录取数据的“稳、保、冲”三类院校推荐,并可通过与AI对话进一步优化建议。在院校、专业对比和录取比例等信息收集层面,AI工具展现出惊人的效率和广度。

然而,表面的相似性掩盖了底层数据精细度和算法逻辑的巨大差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将在2025年增长至10.9亿元,这背后是对数据准确性和深度分析的强烈需求[^3]。各家AI工具在“一键填报”功能下,计算出的录取概率可能差异巨大。例如,同一位辽宁省物理类考生,在夸克、元宝和百度AI工具上获得的“冲稳保”推荐院校数量迥异,这直接反映了其数据更新速度和算法模型上的偏差。

一位大一学生陈佳的经历,深刻揭示了AI工具的局限性。她在去年使用了某大厂的AI志愿工具,被其“位次匹配算法”功能所吸引,AI预测她的分数超出了心仪专业录取位次3000名,让她自信满满。然而,最终却意外落榜。事后才发现,该专业前一年招80人,去年骤然缩招至20人,竞争激烈度翻倍,而AI的预测并未捕捉到这一关键变动。这种_“数据时效性与精细度”_的缺失,成为AI工具面临的核心挑战。杨凡,一位在北京海淀深耕职业规划十余年的专家指出,AI工具要做到对招生细节(如缩招、扩招、校区更迭、产业融合)的全面覆盖,需要技术团队的巨大投入和精细运营[^1]。

智能体的演进与个性化服务的边界

尽管AI在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上面临挑战,但其技术迭代的速度令人惊叹。针对用户对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的需求,各大AI填报工具已不仅仅停留在提供基础数据层面。百度、夸克等纷纷引入MBTI性格测试功能,将考生的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非量化因素纳入决策选项,并通过多轮对话增强交互性。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技术演进是Agent架构的应用。夸克技术负责人蒋冠男表示,采用Agent形式是其今年高考产品的最大创新[^1]。相较于传统的大模型,Agent架构能够将复杂的志愿填报任务拆解,由多个具备特定功能的“小专家”协作完成。例如,一个“数据检索Agent”负责获取最新招考政策和院校信息,一个“策略分析Agent”负责根据考生情况提供“冲稳保”建议,而一个“对话交互Agent”则负责与考生进行多轮沟通,动态调整和优化建议。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提升了信息检索和验证能力,能够更好地融入最新、最准确的招考政策变动。甚至有报道称,夸克已引入数百位志愿填报专家的思路进行模型训练,试图让AI更接近人类专家的思维模式[^1]。

然而,即便AI再努力模仿专家的角色与策略,其在个性化服务上的边界仍然清晰可见。杨凡认为,AI提供志愿建议整体仍较为宽泛,更多停留在标签匹配。他举例称,两位分数相近的同班学生,一人选择金融,一人选择传媒,这背后是性格、家庭背景、行业趋势等复杂因素的综合研判,这些_深层、非结构化的信息_和_情绪考量_,是当前AI难以真正聚焦和处理的个体差异。

“张雪峰们”的韧性:情绪、信任与顶层设计

在AI的冲击下,高考志愿填报市场正经历加速分化。杨凡观察到,那些依靠简单数据匹配的“低价收费志愿卡”已快速被夸克等免费AI工具淘汰[^1]。然而,对于张雪峰这类提供更纵深、更精准服务的咨询师,其价值反而愈加凸显,甚至服务价格不降反升。

张雪峰的核心竞争力,远不止于提供数据或策略,而在于其顶层咨询能力和_情绪价值_的输出。他成功地将高考志愿填报与人生职业规划紧密结合,一半的内容旨在解决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深层焦虑。他凭借“超级网红效应”和对普通院校群体需求的精准锁定,通过“孩子要报新闻学,我一定把他打晕”[^1]、“生化环材天坑专业”等争议性但极具穿透力的“暴论”,精准拿捏了家长们焦躁不安的情绪,建立了强大的信任基础和情感连接。这种基于个人IP的信任、对用户情绪的洞察以及非结构化经验的传递,是冰冷数据和逻辑算法难以比拟的。

值得玩味的是,张雪峰本人在推销服务时也承认团队会使用AI工具辅助拉取数据表格。这表明,AI并非完全与人类专家对立,而是作为一种高效的工具,能够缩短信息处理时间,提升基础服务的效率。但真正的价值,仍然在于人类专家基于经验、洞察和同理心所提供的_细致化、深度化的分析_。尽管有声音质疑张雪峰团队因订单膨胀而导致顾问经验不足,但其所构建的商业模式和提供的情绪价值,依然让AI在切割其“蛋糕”的道路上,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将是一个人机协作的典范。AI工具将继续在信息平权、数据处理和基础推荐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考生和家长获取信息、初步筛选的必备工具。然而,在面对关乎人生走向的重大决策时,对个体深层需求、潜在风险、行业趋势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把握,仍然需要人类专家基于其经验、智慧和共情能力进行补充和修正。AI的挑战,最终促使传统咨询师向更具“生涯规划”能力的专业方向转型,将低端任务交给机器,把精力投入到更具价值的顶层设计和人文关怀中。


## 引用 [^1]: Ai大战张雪峰,谁是最后赢家?·财经天下WEEKLY·豆蔻(2025/6/20)·检索日期2025/6/20 [^2]: Ai大战张雪峰,谁是最后赢家?-36氪·36氪(2025/6/20)·检索日期2025/6/20 [^3]: AI大战张雪峰,谁是最后赢家?·搜狐(2025/6/20)·检索日期202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