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浪潮席卷AI:基础模型“护城河”消弭,价值转向应用深水区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在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模型的开源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价值创造的重心正从底层技术栈向更上层的应用与用户体验转移。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强调,这不仅是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创新规律与商业哲学的深刻复盘。

人工智能,这一席卷全球的科技浪潮,正经历着一场与以往技术革命似曾相识的“开闭之争”。一方是以OpenAI和Anthropic为代表的“高墙派”,他们手握最尖端模型,主张通过中心化、封闭的路径来“负责任地”引导AI发展,并以此构建商业壁垒。另一方,则是以Meta、Mistral及异军突起的中国公司DeepSeek为核心的“开放派”,他们坚信,去中心化、透明、社区协作的开源模式才是技术进步的唯一可持续路径,也是防止技术被少数巨头垄断的根本保障。这场争论在过去一年里尤为激烈,核心在于开源模型在性能上首次真正触及了闭源模型的“王座”

历史的回响:AI时代的开源与封闭之争

对于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而言,眼前的“开闭之争”并非新鲜事,而是历史在不同技术基座上的又一次经典重演。Zemlin作为全球开源运动三十年来的亲历者和领导者,曾带领Linux在操作系统“终局之战”中抗衡微软,也曾通过Kubernetes将容器化标准推向云计算时代。在他看来,AI基础模型的未来同样指向全面开源,而真正的竞争战场将转移至应用端。他将Linux基金会的角色定义为“创新加速器”,旨在提供AI应用和技术所需的“构建模块”,让更多人能自由获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加速AI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转化。1

DeepSeek的崛起被Zemlin视为这场开源浪潮的关键变量。这家资源相对有限的中国公司,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成功打造出与GPT-4级别模型相媲美的产品,并将API成本拉至前所未有的低位。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向世界证明了小公司在AI前沿领域的巨大潜力,更彻底动摇了“AI模型没有护城河”的论断——或者说,印证了护城河根本就不存在。Zemlin表示:

“商人们都非常聪明。他们找出了一个术语,叫‘护城河’,希望展示它们的竞争优势。我要指出,OpenAI的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已经表示他将构建并发布一个开源模型。这说明,现在在基础模型技术栈的较低层次,单打独斗已经没有意义了。”1

回顾过往,无论是在移动计算领域的安卓,还是在云计算领域的OpenStack和Kubernetes,开源技术都曾作为“后来者”或“挑战者”入局,并最终通过成本优势、社区协作和加速创新,成为产业的主流。谷歌当年开源Kubernetes,正是在云计算落后亚马逊的情况下,通过开放核心技术来“拉平竞争格局”的策略。历史表明,开源可能不总是第一个入局者,但它通常是笑到最后的那个。1

AI开源的独特维度与商业逻辑重塑

与传统开源主要关注源代码不同,AI时代的开源需要共享更多的组件。Zemlin指出,构建大型语言模型和AI应用,除了代码,还需要高质量的_数据_、模型权重、以及_预训练和后训练_的流程。Linux基金会为此推出了Open MFW(Model Open Framework),一个旨在涵盖所有与模型相关工作(包括数据层、训练层等不同层次)的法律许可框架。Open MFW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使得人们能够有意识地决定如何分享或保留他们的知识产权,并确保消费者可以在明确的许可条款下使用这些模型。1

这种扩展的开源定义,正在重塑AI领域的商业逻辑。Zemlin认为,尽管开发前沿模型需要巨大的数据、计算资源和GPU投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封闭就是唯一的选择。DeepSeek的成功正是例证:他们通过知识蒸馏等创新技术,以有限资源实现了高性能模型,并选择公之于众。这种开放策略带来了巨大的_品牌知名度_和_市场影响力_,比投入巨额广告费更有效。公司不再通过软件许可直接盈利,而是通过技术栈的其他层面,如更高阶的服务、定制化应用或用户体验来创造价值。

OpenAI和Anthropic等“高墙派”也开始转向更高层次的创新。例如,ChatGPT的“记忆”功能,或Anthropic构建的优秀用户体验,成为其独特的“护城河”。这些都与底层模型代码不同,更像是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独特之处。正如Zemlin所强调的,价值正在从底层开源、免费可用的技术,向更接近客户、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体验的更高层级转移。1

即使是像苹果这样以“封闭生态”著称的科技巨头,其产品如iPhone内部也大量使用了开源软件组件。Zemlin通过演示iPhone“法律声明”中长长的开源许可证列表,直观地证明了任何公司都难以独立获取构建复杂产品所需的所有软件。 Anthropic最近开源的MCP(Model-Centric Protocol),一个用于将AI代理连接到企业资源的协议,也印证了大型公司在特定领域拥抱开源的趋势。MCP的流行表明,即使是那些最初倡导封闭的公司,也意识到某些底层协议的开放性对于加速整个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吸引“自由的天才”:开源的深层动力

开源能够加速创新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汇聚全球最顶尖的“自由的天才”。Zemlin解释道,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即便如谷歌、微软、Meta这样的大公司,能够雇佣所有那些对Llama等模型感兴趣、愿意使用它、改进它、并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用它的杰出人才。开源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数以万计的杰出人才能够协同开发,而这正是任何单一公司都无法企及的规模优势。

尽管在基础模型领域,最大的进展往往来自于少数核心研究人员(Zemlin称之为“百分之一的开发者”或“凤毛麟角的圈子”),但开源代码的发布,能够吸引这些杰出人才中的一部分前来贡献。他们参与开源生态系统的动机,往往超出了金钱范畴。Zemlin在对开源开发者的调研中发现,“完成我的工作”和“社区感”是他们最重要的驱动力,其次是“精通技艺”和“获得认可”,而金钱的排名却相对靠后。1

“开源是少数几件,你能够将外在的商业成功——赚很多钱——与做这件事的内在原因——成为比自己更宏大事业的一部分——结合起来的事儿。”1

这种内在驱动力,加上能够与受人尊敬的同行共同工作、对世界产生真实影响的乐趣,构成了开源社区强大的吸引力。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30多年来坚持维护Linux内核,即便他有能力赚取更多金钱,也依然乐此不疲,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这群人是极度积极的,深切关心他们所从事的技术,而不仅仅是为了钱。他们更看重精神和生活上的自由,以及在开放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巨大可能。

展望未来,AI代理(Agent)的兴起及其间的通信协议(如谷歌的A2A和Anthropic的MCP)将是下一个重要的开源战场。Zemlin预测,类似于“代理的Docker Hub”这样的概念将会出现,需要大量的创新工作来实现。他认为,拥有足够数量的人共同开发,与技术本身同样重要,这将极大推动AI代理市场的蓬勃发展。顺应开源的潮流,在基础设施技术层之外寻找创造价值的领域,已被软件领域历史证明是更好的选择。

引用


  1. 对话Linux基金会创始人:AI基础模型注定全面开源,战场只在应用端·腾讯科技·博阳(2025/6/25)·检索日期2024/07/26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