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长对个性化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AI学习机市场正经历一场由“内容壁垒”与“AI能力”驱动的激烈竞争。尽管核心AI功能日益同质化,但各品牌正通过深度结合教育内容或强化底层技术寻求差异,同时,市场重心正从中高端向中端及下沉市场转移,预示着未来的赢家将是能平衡技术先进性、内容深度与市场可及性的综合型选手。
暑期教育电子产品销售旺季的到来,叠加“国补”政策的助推,中国学习机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繁荣。根据洛图科技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学习平板市场销量同比上涨29.4%,销售额同比增长15.8%,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1。然而,在这片看似蓝海的市场背后,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的“战争”正悄然上演,玩家们在内容、技术与市场策略之间进行着复杂而精密的博弈。
AI时代的学习机之战:内容与技术的交锋
当前的学习机市场,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三大阵营:由“双减”政策后转型而来的教培派(如学而思、作业帮、猿辅导),致力于将AI能力落地的科技派(如科大讯飞、百度),以及深耕教育硬件多年的传统厂商(如步步高)。在这其中,教培派与科技派的竞争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各自凭借核心优势,定义着学习机的未来形态。
教培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深厚的教育内容积累。以作业帮24亿、猿辅导20亿、学而思15亿的题库量为例,这些海量、高质量的习题资源构成了其难以逾越的“内容壁垒”2。学而思拥有1600万分钟的自研课程,猿辅导覆盖299个教材版本,这些都是其在教学内容研发上的深厚投入。对于教培派而言,学习机不仅是其“双减”后必须加码的主战场,更是其知识产权和教学方法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业内人士指出,教培派的自研课程通常是最新录制,且授课风格、教学水平均保持一致,这为孩子提供了更稳定的学习体验1。
相比之下,科技派的优势则体现在其底层技术能力和软硬件整合能力上。科大讯飞与百度等企业拥有自研的大模型,使其在语音识别、多轮交互等AI核心技术上具备更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小度学习机宣称能识别儿童情绪变化并调整语调,便是科技派在多模态交互方面追求突破的体现。然而,尽管技术炫目,科技派在教育内容上往往面临“外采”的困境,其课程资源多采购自外部,可能存在内容老旧或与自研课程风格不符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1。
尽管阵营不同,双方在护眼技术上却未形成显著的技术壁垒。无论是“未来纸润眼屏”还是“类纸护眼屏”,多数学习机仍采用LCD屏幕,仅通过软件滤蓝光或防眩光涂层来缓解视觉疲劳。因此,各品牌更倾向于通过嵌入“坐姿提醒、时长提醒、光线提醒”等辅助功能,在护眼维度上寻求差异化。
同质化困境与“精准学”的边界
随着各方玩家纷纷押注AI功能,学习机市场正从“硬件+内容”的1.0时代迈入“卷AI功能”的2.0阶段。然而,这场技术竞赛也迅速带来了功能同质化的挑战。AI作业批改、AI搜题、AI问答、AI带练、学情诊断乃至情感陪伴,这些主流AI功能几乎已成为各品牌产品的“标配”1。一旦有品牌推出新功能,同行往往迅速跟进,如“AI老师一对一”的普及,便是这一现象的缩影。
为了在同质化的红海中破局,教培派和科技派各自在AI应用上进行了迭代。教培派更强调**“AI+教育内容”的深度结合**。例如,学而思的“随时问”基于九章大模型实时生成讲解视频,专注于解题的自动化;猿辅导通过“五重错因分析”诊断错题根因;作业帮则利用其庞大题库,实现“2秒拍题响应”的极致效率1。这些策略的核心是利用AI提升已有教育内容的学习效率和个性化程度。
科技派则更侧重于技术本身的突破与应用。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能够对理科计算题进行分步骤批改,展现了其在复杂推理上的优势;小度则强调多模态交互和情绪安抚,旨在营造更具陪伴感的学习氛围。尽管在情感陪伴方面,学而思的“小思AI”通过微表情识别情绪准确率较高,小度则走趣味路线,但这些细微的差异,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功能同质化的问题。
当前,各品牌的新一轮竞速已聚焦于“AI精准学”——通过错题测试准确归纳孩子弱项并定制学习方案。然而,实测和用户反馈显示,“精准学”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理科领域。数学等理科题目解题步骤固定,逻辑严谨,AI通过海量数据总结规律具有天然优势。但对于文科题目,如作文批改、阅读理解,由于涉及隐喻解读、情感分析等主观性和创造性较强的任务,AI的表现仍不尽如人意。线下门店体验也证实了这一点:面对理科题,学习机能给出详细的引导思路和解答步骤,而文科题则多为直接提供答案,缺乏必要的思维引导1。
此外,AI的解题能力还受限于拍摄条件和识别精度。当遇到复杂的图像图形题,或因摄像头拍摄偏差导致识别不准确时,AI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表明,对于理科题和客观题,AI能显著优化效率;但对于文科深度题和主观题,仅靠AI尚不足以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仍需真人引导与辅助。
市场转向:中端崛起与下沉新战场
尽管AI功能持续迭代,但令人意外的是,学习机市场的整体均价却呈现下滑趋势。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学习机平板线上市场均价为3164.3元,同比、环比均有下滑1。这反映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重要的结构性转变:从高价逐步走向中端普及,并从一二线城市向更广阔的下沉市场蔓延。
中端价位段(2000-2999元)已成为市场的必争之地,其销量占比达到30.9%,同比增长13.8%,而高端市场(6000元以上)和低端市场(1000-1999元)则分别下滑1。这一趋势迫使各大品牌迅速向中端价格带靠拢。例如,作业帮的P30等机型定价在2000-3000元区间,学而思也将新品P4首次定价至2699元,直接切入这一核心竞争地带1。
市场份额的变化印证了中端策略的成功。奥维睿沃数据显示,2025年1月,机型价格集中在中低端的作业帮以31.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学而思、小猿辅导紧随其后。而主攻高端的科大讯飞、百度则位列四、五位。从增速来看,作业帮同比增长500%,学而思增长81.6%,远超科大讯飞的26%1。
这种“中端扩张,高端与低端收缩”的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下沉市场正在成为学习机市场新的增量池。行业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三线以下城市学习机渗透率提升至28%,销量同比增长120%1。与追求高端功能的一线城市用户不同,低线用户更关注产品的“好用不贵”和性价比。因此,学习机厂商正通过价格下探和快速拓店策略,积极撬动下沉市场的购买决策。学而思新增的450家线下门店中,70%位于三四线城市;作业帮和猿辅导也纷纷加大在下沉城市的门店覆盖力度1。
这场持续了六年的教育硬件战争,随着AI商业化迈向可变现阶段,以及下沉市场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正进入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最终的赢家,或许不再是单纯拥有最炫酷AI功能或最高端技术的厂商,而是那些能够深刻理解复杂教育需求,巧妙平衡技术进步与孩子成长节奏,并能以合理的价格和强大的品牌力、内容力触达更广泛家庭的厂商。这不仅关乎商业成败,更关乎AI技术如何负责任地赋能下一代的教育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