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浏览器:人机交互新范式的终极战场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AI浏览器正从单纯的信息获取窗口,演变为集搜索、决策与执行于一体的智能操作中心,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的未来。它不仅是新一轮互联网入口的争夺焦点,更预示着一个以AI为核心、连接软件与硬件的轻量化操作系统新生态的到来。

互联网时代,浏览器曾是连接虚拟世界与人类的第一个全民级应用,承载了信息生产、分享与消费的核心路径。从网景到微软IE,再到谷歌Chrome,每一次主流浏览器的更迭,都伴随着一次入口控制权的易手与计算范式的转变。如今,在AI浪潮的汹涌冲击下,浏览器再次成为科技巨头与创新者们竞相角逐的焦点,它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蜕变,从简单的信息容器进化为复杂的AI能力躯体,并有望成为未来数字生活的核心枢纽。1

范式跃迁:浏览器从信息窗口到智能操作中心

传统浏览器的核心任务是加载网页,帮助用户获取信息。然而,随着大型语言模型和通用Agent技术的突飞猛进,AI浏览器正在将这一模式彻底颠覆。它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器,更是能够理解、推理、乃至_代理执行_复杂任务的智能伙伴。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AI将搜索、决策和执行融为一体,用户只需通过自然语言即可完成过去需要多步操作才能实现的任务。1

这种演变使得AI浏览器成为AI搜索、通用Agent和Copilot等多种AI应用的重叠点。例如,豆包、夸克等AI助手和搜索产品选择以浏览器形态承载能力;而扣子空间、Manus为AI配置的虚拟电脑,则更像是一个基于浏览器能力实现的Web端工具集。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未来:AI浏览器将变得更像一个面向AI时代的操作系统,类似于Google曾对Chrome OS的构想——绕开传统桌面系统,以浏览器为核心,利用云端能力构建新的软硬件生态。1

目前市场上的AI浏览器大致可分为三类:

  • AI原生浏览器:如Fellou和Dia。这类产品从零开始设计,将AI能力深度集成。Dia在使用上更接近传统浏览器,允许用户选择搜索网页或开启AI对话,并能对页面内容进行总结提问。而Fellou则更强调“代理式深度行动”,用户将其视为执行复杂任务的助手。1
  • 类AI浏览器:例如豆包、夸克、ima的桌面版。这些产品虽然以浏览器形态存在,但其核心定位仍是AI助手、AI搜索或AI知识库,浏览器更像是一个承载其AI功能的附加界面。1
  • AI化的传统浏览器:如QQ浏览器、Chrome和Edge。它们通过增加AI插件(如QBot、Gemini AI助手、Copilot Vision)来增强现有浏览器的AI能力,采用渐进式改造思路,在保留原有体验的同时实现增量提升。1

核心之争:入口、任务代理与智能伙伴

尽管实现路径各异,所有AI浏览器背后都遵循着相同的竞争逻辑,即争夺新一轮的入口掌控权。The Browser Company的CEO Josh Miller直言:“一切都在往浏览器里聚集。”1 在AI的推动下,用户越来越依赖Web端实现AI搜索、AI生图、AI生成视频等需求,甚至社交和电商平台也开始重新重视PC端的Web体验。未来,更多的需求将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被提出,并由AI分配、执行,最后将结果反馈在聊天界面中,地址栏将演变为承载AI核心入口的“超级框”。1

更深层次的竞争在于,AI浏览器将不再仅仅是信息获取的入口,更是自动化任务流的起点,扮演着操作员的角色。Perplexity的CEO Arvind Srinivas指出,AI需要从提供答案转向采取行动,这意味着AI要理解并执行一个完整的浏览会话,而不仅仅是单次的词条搜索。浏览器正是承载这一复杂工作流的合适载体。1

AI浏览器在执行任务时具备独特的优势:它能够通过cookies获得更多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如浏览历史、登录状态),并且可以在用户登录状态下,通过隐藏标签页访问第三方服务,抓取数据,并代表用户进行推理和操作。这解决了传统AI应用缺乏底层控制权、难以直接调用其他应用和获取相关信息的问题。1 Fellou的创始人谢扬介绍,其产品60%的用例涉及数据查询和爬取,甚至有用户通过Fellou在LinkedIn上发送求职信息并成功获得面试机会,这充分展示了用户对AI浏览器强大行动力的期待。1

最终,这场浏览器之争将演变为智能伙伴之争。无论是谢扬对Fellou“让更多人有自由、有时间、做自己”的愿景,还是Josh Miller将Dia定位为帮助用户查找信息、完成工作的聊天工具,都指向了一种更具记忆力、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智能伴侣形态。1

生态构建:挑战与通往未来之路

尽管AI浏览器的愿景宏大,但就目前而言,它们尚未完全成为合格的智能伙伴,更像是一个“还没有学会使用工具和专业技能的孩童”。例如,尝试让AI浏览器制作新闻简报时,它可能难以从新闻网站获得足够有效的信息,或在执行复杂任务时遭遇“崩溃”。1 这也印证了早期AI浏览器探索者所面临的挑战,如曾被寄予厚望的Arc浏览器,其背后的The Browser Company曾一度陷入困境并宣布放弃Arc 2.0,这表明即便是开创性的AI浏览器也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和市场挑战。2

要克服这些局限,AI浏览器亟需构建一个健壮的能力和工具生态系统。未来的AI浏览器获取信息的方式将不再仅限于浏览网页,而是与不同的应用和服务商进行数据或协议层面的直接沟通。Opera开发的AI浏览器Neon便通过DOM树和排版资料分析网页内容,以更高效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1

这个生态系统可能分两层构建:

  1. 全新的AI插件体系:Dia正在尝试建立这样的“技能”生态,允许用户编写代码创建任务和能力,并像App Store一样进行分发,成为一个匹配需求与能力的“路由系统”。1
  2. 与第三方平台的深度打通:有报道称,OpenAI也在开发一款深度整合ChatGPT的AI浏览器产品,并计划接入旅游、食品、房地产、零售等服务商的能力。这很可能通过Agent之间的交互来实现,例如亚马逊也在尝试打造购物Agent,预示着未来Agent将直接在浏览器层面进行协同。1

拥有丰富应用生态的AI浏览器将更像是一个操作系统。Josh Miller明确表示,Dia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基于浏览器的系统,在充满Agent的未来,它将成为一个强大的指挥中心。Perplexity的Arvind Srinivas也强调,浏览器本质上就是一个容器化的操作系统,是构建Agent的最佳途径。1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谷歌Chrome OS的故事。谷歌在2011年推出的Chrome OS承载了其基于Web应用和云服务开发操作系统的野心,并催生了Chromebook这一轻量级硬件产品,在教育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1 同样,如果AI浏览器真的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计算空间,它也可能拥有与之匹配的硬件产品,无论是具备本地算力的PC,还是只依赖云端算力的智能眼镜。从无缝连接的需求来看,AI浏览器正是一个类似于Chrome OS的轻量化AI操作系统,它将围绕AI打造一个全新的软硬件生态,引领人们进入一个真正“生活在AI互联网上”的未来。1

引用


  1. 为什么AI浏览器可以聚集一切·窄播·李威(2025/7/1)·检索日期2025/7/1 ↩︎ ↩︎ ↩︎ ↩︎ ↩︎ ↩︎ ↩︎ ↩︎ ↩︎ ↩︎ ↩︎ ↩︎ ↩︎ ↩︎ ↩︎ ↩︎ ↩︎ ↩︎ ↩︎

  2. Arc浏览器之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AI浏览器?·知乎专栏(2025/7/1)·检索日期202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