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Mobile最新报告揭示,2025年5月中国AI应用市场正经历巨变,插件形态AI应用以其低成本、高渗透优势崛起,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新基础设施。同时,原生AI应用市场出现显著分化,大型科技企业正凭借其生态优势重塑用户习惯和商业版图,预示着移动互联网进入“次世代竞争”阶段。
在缺乏大模型“代际跃迁”的背景下,中国AI应用市场在2025年5月展现出一种深刻的结构性变迁。QuestMobile的月度报告不仅勾勒出市场变迁的表象,更揭示出驱动这一转型的深层机制:插件形态AI应用的爆炸式增长,与原生AI应用的分化并存,共同重塑着产业大格局。这一转变预示着,过去十余年移动互联网形成的流量高地和用户习惯,正被AI技术悄然解构与重塑,一场“次世代竞争”的雏形已然浮现。
插件形态崛起:AI应用的“基础设施化”
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插件形态AI应用(In-App AI)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其月度活跃用户规模已达5.8亿,同比增长高达106.0%1。这一数字不仅使其成为用户规模最大的AI应用形态,也凸显了其作为“产业基础设施+多元多维生态应用”新模式的潜力。
这种模式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巧妙地规避了从零开始的用户获取难题,而是通过嵌入主APP,凭借后者既有的庞大用户基础和使用习惯,实现了低成本、广应用、快筛选的用户渗透。例如,报告指出,5月份插件形态AI应用的人均使用次数达到34.7次,有效Token消耗量高达34.2万亿,这清晰表明用户对其功能的高度依赖和深度参与1。这种“寄生”式的增长策略,类似于当年4G普及如何催生出百花齐放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如今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悄无声息地挤占着细分赛道原生AI应用的市场份额,甚至改变着用户在搜索、新闻、图像处理等领域形成的传统入口习惯。
各大平台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QQ浏览器将AI入口从1个增至3个,京东也增加到2个,并使入口位置更加显性化1。同时,产品名称的调整,如QQ浏览器将“AI助手”更名为“Qbot”,支付宝将“AI健康管家”更名为“AQ”,都旨在最快速、最直接地加深用户对AI功能的认知,将AI能力无缝融入其核心业务流程,构建新的用户“护城河”。
原生应用的分化与巨头策略的生态博弈
与插件形态的异军突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生AI应用的复杂格局。
手机厂商原生AI应用虽然凭借预装优势坐拥5亿月活用户,但其同比增速仅为9.5%,远低于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和插件形态1。其月人均使用次数(17.7次)和有效Token消耗量(5.6万亿)也相对较低1。报告直指其陷入“迷茫期”:深度操控能力不足,浅层应用又同质化严重。这暴露出一个核心问题:在AI Agent概念逐步进入“爬坡期”的当下,手机厂商的AI能力如何从系统级的集成,真正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具备差异化价值的服务,仍是一道亟待破解的大考。
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则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尽管其总体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2.7亿,同比增速高达316.0%,人均使用次数(58次)和有效Token消耗量(69.9万亿)均遥遥领先1,但头部效应异常显著。千万级以上活跃用户规模的AI原生APP个数占比仅为7.8%,而百万级以下则高达83.8%1。这表明市场正在快速向少数拥有强大技术、资金和用户基础的头部玩家集中,尾部应用则面临严峻的增长困境。DeepSeek、华为小艺、OPPO小布助手、豆包、小米超级小爱位居前五位,其中DeepSeek和豆包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也需警惕如DeepSeek在热度过后连续两个月出现下滑的现象1。值得注意的是,像“万能AI盒子”这类纯付费AI应用逆势突围,也给C端应用商业化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1。
在这场原生应用的博弈中,中国科技巨头们的策略差异日益凸显:
- 抖音集团以“娱乐+内容”为核心,将AI能力与内容创作强绑定,通过娱乐基因驱动用户互动,强化内容生态的粘性。其AI应用(如即梦AI、抖音AI搜)不仅在内容生成上发挥作用,更通过与短视频平台的分发机制深度融合,构建起“生成-分发-传播”的闭环,有效加固了内容生态的“护城河”1。抖音系移动端AI应用的Token消耗量超过40万亿,其中原生App消耗是插件的3.7倍,表明其原生应用的用户深度参与度极高1。
- 腾讯集团则以“社交+办公”为战略支点,实施“超级App内AI插件化渗透”的核心战略。微信的AI搜索以1.6亿月活断层领跑,展现了超级App的流量优势1。同时,腾讯元宝(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通过与腾讯会议、企业微信、腾讯文档等办公生态的深度集成与协同,实现了B2B2C的联动增长,致力于覆盖用户全工作流需求,强化其在企业级服务和效率工具领域的生态粘性1。
PC端网页AI应用同样呈现出金字塔结构,近八成应用规模停留在50万以下,百度、腾讯、抖音旗下应用占据头部,显示出AI对网站价值的释放仍需在企业服务场景找到突破口1。
新范式下的用户心智与商业化探索
AI应用市场的发展不仅仅是用户规模的扩张,更是用户行为和心智的重构。报告指出,除了AI搜索赛道趋于平稳外,企业级服务(服务顾问、创作设计)和场景化工具(图像处理、语言翻译)正成为当前的增长主航道1。
在AI创作设计赛道,即梦AI、AI漫画推文、创客贴AI等应用增长迅猛。其中,即梦AI通过与抖音生态的融合,不仅提供了创作工具,更叠加了社交属性,满足了用户内容创作与社交互动的双重需求1。这种“内容创作+社交分发”的闭环模式,正深刻影响着数字内容的生产与传播范式。
图像处理赛道则以移动端应用为绝对主导,尤其是场景嵌入式插件。用户对该赛道应用的首要考量是功能性和专业性1。美图秀秀、美图设计室等专业图像处理工具的AI化,以及抖音旗下星绘的“生成-分发-传播”流程重构,共同推动着这一领域的边界拓展。用户对原生App更完整、更深度使用场景的青睐,也反映了其对工具专业度和功能完整性的追求。
QuestMobile的报告描绘了一个动态且充满竞争的AI应用市场。开源大模型的影响降低了AI应用开发的门槛,加速了插件化应用的普及,使得AI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触达海量用户。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淘金热”时代的普惠,而是更激烈的结构性竞争。巨头们正以其强大的生态系统和流量优势,将AI能力内化为新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起“新护城河”,并改变用户的使用入口和习惯。对于市场中的其他参与者而言,如何在巨头林立的生态中寻找独特的价值定位,深耕垂直场景,提供差异化、高价值的服务,将是决定其能否在“次世代竞争”中立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