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百万机器人“上线”,人类真的要“躺平”了吗?这波“人机CP”有点不对劲!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亚马逊仓库机器人数量突破百万大关,新型机器人Vulcan和AI大脑DeepFleet让物流效率“蹭蹭涨”。官方口径是“人机协作,共创辉煌”,但数据却悄悄告诉你,人类员工可能正在被“优化”。这波操作,到底是解放双手,还是变相“抢饭碗”?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科幻片吗?机器人大军包围地球,人类瑟瑟发抖。现在,这个场景可能没那么遥远,只不过“战场”从地球转移到了——亚马逊的仓库里。

最近,亚马逊全球仓库喜提第100万个机器人!1 没错,你没听错,是整整一百万。这数字听起来是不是像什么科幻大片里的军队番号?从机械臂到智能小车,这些“铁家伙”已经占领了亚马逊75%的配送任务。你下单的快递能飞速到手,除了快递小哥的“神速”,还得给这些沉默的“螺丝钉”们点个赞。

仓库里的“变形金刚”:百万军团和他们的AI大脑

想象一下,你走进亚马逊的仓库,看到的不是人潮涌动,而是一群“不明生物”在高效运转:机械臂挥舞着长臂,麻利地抓取商品;小巧的轮式机器人像得了“多动症”一样,在地板上穿梭,把货物从A点运到B点;还有那自动分拣系统,简直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把商品安排得明明白白。这哪里是仓库,简直就是赛博朋克的未来工厂!

而驱动这些“变形金刚”的,是亚马逊的AI大脑。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那个名叫DeepFleet的生成式AI模型。1 别看它名字挺“深奥”,干的活儿其实很接地气:给仓库里的机器人做**“路径规划师”**。简单来说,就是给机器人设计最佳的行动路线,让它们少走弯路,效率高高。据说,这玩意儿能让机器人运行效率提升10%,让物流操作更加“丝滑”。这AI模型还是用亚马逊自己的SageMaker云平台,“吃”了海量的仓库和库存数据“长大”的,标准的“自家孩子养得肥”。

当然,机器人军团的“明星”可不止这些。今年5月,亚马逊还推出了一个名叫Vulcan的新款机器人,这名字一听就很“硬核”!2 它可不是一般的“傻大个”,人家有“双臂操作超灵活”的看家本领:一条手臂负责整理货架,另一条带着摄像头和吸盘,能精准地“抓取”物品。

最让人惊喜的是,Vulcan竟然还带了**“触觉”功能!2 它可以感知所抓物品的特性,从不同货架上精准取货,简直是机器人界的“手感大师”。通过大量的物理数据训练,包括力和触感反馈,Vulcan已经能处理亚马逊75%的库存商品,而且,它还能越用越聪明**!目前,这款“学霸”机器人已经在华盛顿州和德国 Hamburg 上岗,处理了超过50万个订单,这效率,简直了!

“人机CP”还是“大逃杀”?数字告诉你真相

面对机器人大军的“来势汹汹”,有人开始担心:这不会是来“抢饭碗”的吧?亚马逊官方则表示:“不存在的!我们引入机器人是为了让仓库工作更安全,而且我们已经培训了全球70多万名员工去做更高薪的岗位,和机器人协同工作。”1

听起来好像是皆大欢喜的“人机CP”剧情。比如,康涅狄格州的拣货工Neisha Cruz,从累死累活的体力活儿,摇身一变成了管理机器人系统的“指挥官”,工资甚至翻了2.5倍!1 亚马逊机器人高级科学家Yesh Dattatreya也表示,自动化带来了全新的岗位,比如机器人维修员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嘛……《华尔街日报》的数据可有点“打脸”:去年,亚马逊每个仓库平均只有670名员工,这是过去16年来的最低点!3 更**“凡尔赛”的是,从2015年起,每名员工每年自己配送的包裹数从175个暴涨到3870个。这是效率提升了多少倍?简直是坐上了火箭**!

虽然亚马逊CEO Andy Jassy强调“AI将深刻改变亚马逊的劳动力结构,常规工作会被自动化,在高科技领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还鼓励员工“对AI保持好奇,主动学习”。4

但是,他也没回避AI对员工人数的**“优化”**影响:

“有些工作需要的人数会减少,但其他新类型的工作会需要更多人。具体影响尚不明朗,但未来几年,随着AI在公司大范围应用,整体办公人员规模可能会缩小。”4

这段话翻译过来大概就是:“嗯,有些兄弟要‘毕业’了,但会有新的坑位等着‘卷王’们。” 毕竟,亚马逊在过去几年已经“优化”掉了超过27,000个工作岗位。4

这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飞升,另一面则是就业市场的隐忧。

未来的活儿,人还能干点啥?

亚马逊的**“机器人大军”,无疑是全球劳动力市场的“风向标”。毕竟作为美国第二大私营雇主,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亚马逊未来的“下一代物流中心”计划更是激进,新中心的机器人数量将是现在的10倍**!1 首个这样的“人机协同”中心已经在路易斯安那州开张,那里的商品流转速度比其他地方快25%。这是明摆着告诉大家:“自动化,我们是认真的!”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亚马逊还在测试一款人形机器人,有腿有手臂还有头!1 甚至已经试着让它做回收容器的工作了。虽然还在研发阶段,但未来有一天,送快递的、上门回收的,会不会都是这些“铁疙瘩”?

这不禁让人思考,当那些重复性、体力密集型的岗位被机器人“无情”取代后,我们人类还能干点啥?或许,就像Andy Jassy说的那样,AI将在机器人技术、AI开发以及需要创造力和复杂决策的领域创造新岗位。那些能管理机器人、能开发新AI、能做复杂判断的**“高精尖”人才**,才是未来的**“香饽饽”**。

所以,这波机器人浪潮,与其说是“抢工作”,不如说是**“重新定义工作”。那些“枯燥的重复劳动”可能真的要和我们说拜拜了,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提升自己,去适应那些更需要“脑力”和“创造力”的新岗位。毕竟,在AI大潮面前,躺平是会“被优化”的,只有持续学习和进化,才能成为不被时代淘汰的“卷王”**啊!

引用


  1. 亚马逊100万机器人上岗,即将超越人类员工?机器人军团接管工作 · 新智元 via 36氪 · 新智元(2025/7/7)· 检索日期2025/7/7 ↩︎ ↩︎ ↩︎ ↩︎ ↩︎ ↩︎

  2. Amazon debuts a warehouse robot with a sense of touch · TechCrunch · Devin Coldewey(2025/5/7)· 检索日期2025/7/7 ↩︎ ↩︎

  3. Amazon’s Robot Army Is Getting So Big That Its Warehouses Need Fewer Humans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Heather Haddon, Christopher M. Matthews and Sebastian Herrera(2025/7/1)· 检索日期2025/7/7 ↩︎

  4. Amazon CEO Andy Jassy says generative AI will mean fewer jobs in some roles, but more in others · Fortune · Paige McGlauflin(2025/7/1)· 检索日期2025/7/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