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奥马尔·沙姆斯,这位前瞻性的谷歌智能体主管,以其突破性的“月球能源”构想直面AI算力瓶颈,同时也是AI编程工具的先行者。他以深刻洞察力剖析AI对产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勾勒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新图景。
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关于芯片、算力与算法的讨论此起彼伏,但很少有人能像谷歌智能体业务主管奥马尔·沙姆斯(Omar Shams)那样,将目光投向更深远、更根本的制约——能源。当他在播客节目《Manifold》中侃侃而谈,提出在月球或太空部署太阳能电站,为地球上的AI提供无尽动力时,我们窥见了一位科技领袖远超常人的想象力与务实并存的思维图景。这不仅仅是技术狂想,更是他基于对AI未来走向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瓶颈的清醒认知所作出的超前预判。
视野:从地球电网到星际能源的跨越
当对话触及AI发展的两大核心瓶颈——芯片与能源时,沙姆斯毫不犹豫地指出,能源供应才是决定AI长期未来的关键制约。他笔锋一转,将焦点引向中美两国在电力基础设施上的巨大差距:“中国每年新增的电力产量相当于整个英国或法国的年发电量,而美国则需要七年才能达到这一水平。如今,中国的电力增长速度是美国的两倍。” 话语间,他流露出对美国缓慢电网扩容速度的担忧,这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差距,更是未来AI竞争力的深层隐忧。
面对这一困境,沙姆斯提出了一个听起来颇具科幻色彩却又极度大胆的设想:“我现在甚至在想,要不要把发电站搬到太空或月球上。” 他透露,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已在行动,投资了致力于此的Relativity Space公司,旨在将数据中心搬到太空以摆脱地球能源限制1。沙姆斯详细计算,即便达到一吉瓦(Gigawatt)的功率,也可能需要近1平方公里甚至更大的太阳能板,并直言这需要海量资源送入太空,且必须部署在远离地球低轨道的拉格朗日点,以避免天文学家的反对。这种在宏大愿景中不失严谨的科学计算,展现了他将科幻变为现实的决心与底气。他所担忧的,是地球有限的资源与AI无限的增长潜力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太空,在他看来,或许是唯一的出路。
变革:AI编程革命的幕后推手
在投身谷歌之前,奥马尔·沙姆斯曾是AI初创公司Mutable的创始人兼CEO。这家公司专注于AI编程工具,其成立时间甚至早于如今耳熟能详的Copilot。沙姆斯回忆道:“我们算是进入AI开发工具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几乎在同一时期,Copilot也开始了。” 提及“AI大神”卡帕西(Andrej Carpathy)在演讲中提出的某些理念时,沙姆斯微笑着表示,许多想法正是Mutable最早提出并对今天的产品产生了较大影响。
Mutable的核心项目之一是“Auto Wiki”,一个能让AI自动浏览代码库、理解并生成像维基百科般持续更新文档的工具。沙姆斯解释其内在逻辑:“拥有这些代码总结功能,实际上对LLM帮助很大,不仅是对于检索(比如RAG——检索增强生成)有用,生成部分也能从中受益,特别是在推理过程中。” 他还提出以“拟人”方式训练大语言模型(LLM),因为它们的训练数据基本上来源于人的数据和经验。尽管承认AI生成内容可能存在“幻觉”,但沙姆斯坚持,Auto Wiki的价值远超其局限性,因为它能实现_全自动的推理过程_,即模型先生成内容,再将其作为参考加深理解,并进一步生成。他的这份先行者姿态,不仅体现在对技术的敏锐嗅觉,更在于他能洞察AI如何重塑软件开发的底层逻辑,从而创造出革新性的工具。
洞察:人才、隐性知识与AI的“涌现”
当被问及马克·扎克伯格为何愿意豪掷千金挖角顶尖AI人才时,沙姆斯给出了一个富有洞察力的解释:“企业购买的并不是具体的技术,而是那些‘复合型经验’,或者说是‘隐性知识’。” 他认为,这些人才的价值,更多在于他们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判断力和直觉,能够帮助公司避免错误、少走弯路。扎克伯格的“豪赌”,与其说是对某个具体技术秘密的投资,不如说是对稀缺的、能指引方向的“未来先知”的认可。因为“AGI时代的到来已是指日可待,他宁愿多付些钱,也不愿错失这个机会。” 这种将人才视为“隐性知识”载体的观点,深刻揭示了在AI竞争白热化阶段,战略性人才布局的真正含义。
沙姆斯还提及AI发展中的“涌现能力”(Emergent abilities)概念,将其比作“飞机起飞的关键时刻——当所有条件都达到了临界点时,系统能力会发生质的飞跃。” 他直言,目前对AI扩展定律的理解仍停留在“蒸汽机时代对热力学的理解”般初级,真正的突破有待于发现AI领域的“统计力学”。这份清醒与谦逊,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资深研究者,对未知边界的敬畏与探索精神。
前瞻:未来工作与认知的“相变”
关于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沙姆斯持有一种既担忧又务实的态度。他并不完全认同“AGI像电气化一样需要100年才能渗透”的观点,而是预判:“AGI的渗透速度将比传统技术革命要快得多。” 他指出,许多传统工程师至今不愿相信AI的能力,这是一种认知的“相变”,类似于经典物理学家拒绝量子力学。
他直言,像Cursor、GitHub Copilot这样的AI工具,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程序员的工作方式”,甚至提高了软件质量标准,使得“低质量的代码再也无法轻易通过审核”。他认为,许多初级工程师的工作任务未来都可以由AI代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从初级职位转向需要管理AI智能体的团队领导或技术主管。他甚至援引Anthropic CEO达里奥·阿莫代伊(Dario Amodei)的预测,两年内可能出现高达30%的大规模裁员,虽然他认为这个数字可能过高,但AI对就业的深远影响不容忽视。
沙姆斯还强调了实践和行动力的重要性。他坦言过去很少雇佣刚毕业的大学新人,因为他们缺乏工程实践能力。他举例称,一位19岁普林斯顿高中生(未上大学)因机器人项目展现出惊人能力而被他录用,这证明了在AI时代,“如果你能展示出能力,完成项目,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学历不再那么重要。” 在他看来,“未来‘行动力’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不仅仅是对年轻人的忠告,更是对未来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反思。
奥马尔·沙姆斯,这位在技术前沿耕耘多年的谷歌智能体主管,以其超越常人的战略视野、务实的创新精神和对未来社会的深刻洞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振奋又充满挑战的AI时代图景。他的思考远不止于算法和芯片,更触及能源、人才、就业乃至人类认知本身的深层变革。他的言语中,既有对技术无限潜力的乐观,也有对现实瓶颈的清醒,以及对人类如何在AI洪流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深切关怀。他像一位冷静的先行者,在波涛汹涌的AI大洋中,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引用
-
施密特:AI正被能源和数据卡脖子!中美AI竞争,哪怕落后一天,也会 ...·YouTube·(2025/7/8)·检索日期202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