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美团正以惊人的速度将巨额资本押注于具身智能领域,这不仅仅是对新兴科技的投机,更是其创始人王兴“软件需要硬件”战略的深层实践,旨在通过构建机器人“军团”优化核心业务,同时探索服务业的未来形态,预示着服务业自动化与资本重塑的深刻变革。
当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还在为线上流量的寸土必争而疲惫时,美团——这家曾以“到家服务”和外卖骑手大军闻名遐迩的公司——却悄然将目光投向了由硅、马达和算法编织而成的物理世界。最近两笔引人注目的投资,仿佛是敲响了具身智能领域新一轮资本竞赛的钟声:先是它石智航(TARS)在短短三个月内再次获得美团战投领投的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使其总融资额达到2.42亿美元;紧接着,星海图也迎来了美团系双资本领投的A5轮融资,累计吸金近15亿元人民币。这并非偶然的慷慨解囊,而是美团2025年至今仅有的三次公开对外投资,且无一例外都倾斜于具身智能,其战略意图已昭然若揭:美团正从“字节跳动”的数字世界,毅然走向“肢体驱动”的物理疆域。
这番豪举,让人不禁想起美团在宇树科技身上的“点石成金”之术。在宇树科技登上春晚舞台,成为中国“机器狗”代言人之前,美团早已慧眼识珠,两度注资,并稳坐其第二大股东宝座1。如今,美团似乎“不想错过下一个宇树科技”,于是乎,它石智航与星海图,便成了最新的幸运儿。
从“大脑”到“躯体”:美团的具身智能版图
美团的投资逻辑并非漫无目的的撒网,而是一张精心编织的战略之网,覆盖了具身智能的“大脑”与“本体”两大核心。在“大脑”层面,美团战投领投的自变量机器人,正是看中了其“大小脑统一的端到端大模型”路线。这如同为未来的机器人大军配备了统一的、能自我学习和进化的“智慧中枢”。而在“本体”方面,除了耳熟能详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也赫然在列。美团与银河通用甚至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解决方案,并计划在年底前布局100家“无人”药店,这无疑是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的又一大胆尝试。
更耐人寻味的是,它石智航的魅力,或许更多源于其核心团队的“华为基因”。创始人陈亦伦博士,曾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自动驾驶系统的CTO兼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华为自动驾驶的“大脑”;而其团队中的“天才少年”丁文超和前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负责人李震宇,也均有华为背景。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人才即是黄金,拥有如此“梦之队”班底,即便产品尚未公开亮相,也足以令资本趋之若鹜。这如同在赌博一场高科技扑克牌局,牌面未揭,但庄家手中的王牌组合已足够令人浮想联翩。
美团的具身智能战略,可追溯至王兴在2021年3月就定下的基调:“美团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软件,还需要硬件,机器人目前是美团投资的关键垂直领域之一。”1 这句话,清晰地描绘了美团从“线上轻资产”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重资产”转型的决心。从前些年的清洁机器人、酒店机器人到配送机器人,再到如今的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美团的布局已涵盖了配送、服务、清洁、医疗等多个细分领域,俨然已“买下半个机器人赛道”。据不完全统计,美团已投资超过30家机器人及相关上下游、大模型企业。这笔投资账单,远超一般科技公司对前沿技术的“象征性投入”,更像是一场志在必得的“军备竞赛”。
从实验室到大街小巷:商业化的挑战与机遇
投资,只是“组建机器人军团”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高科技的“钢铁骨骼”和“硅基大脑”融入美团庞大的生活服务生态,实现规模化的商业落地。美团机器人研究院的成立,以及与全球顶尖高校的科研合作,正是其“投资+自研”双轮驱动战略的写照。美团副总裁毛一年曾直言,机器人首要的应用场景应是“人类的高风险任务”,并强调要“从小场景做进去、用起来,用户不会说它好,也不会骂它,不会一脚把它清出去。我们希望看到它不砸锅,这件事很重要。”1 这句朴实无华的表述,道出了高科技产品商业化的残酷现实:消费者对炫技不感兴趣,他们只关心产品是否“不砸锅”,能否真正解决问题。
美团的战略,如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一股“实体经济再造”浪潮中的一个缩影。当ChatGPT以其惊艳的语言能力颠覆了信息处理方式时,具身智能则致力于重塑物理世界的交互模式。如果说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那么具身智能便是将数据转化为物理行动力的炼油厂。美团的重注,不仅是为了提升其核心业务(如末端配送效率),更是为了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无人化服务”浪潮中占据先机,构建新的商业壁垒。这不仅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重新定义价值创造的商业革命。
然而,前方并非坦途。具身智能的研发成本高昂,商业化周期漫长,且面临伦理、安全以及用户接受度等多重挑战。美团的这笔“巨额押注”,究竟是会成为其下一个增长飞轮的强大引擎,还是会沦为一场耗资巨大的技术探险?答案,或许将由时间在街头巷尾那些忙碌的机器人身上,一点点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