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智元机器人,由“稚晖君”联合创立,正豪掷21亿元收购上纬新材逾六成股份,旨在成为A股市场首家上市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此番“借壳”上市策略,不仅彰显了对具身智能赛道“抢跑”的决心,更是一场围绕资本效率和市场叙事展开的高速竞赛,意图在日趋白热化的科技军备赛中抢占先机,为未来研发与市场拓展注入关键动能。
在当今科技版图上,如果说人工智能是全球经济的“新石油”,那么具身智能机器人无疑是那片蕴藏最深、开采难度最大的油田。而在这场通往未来的能源争夺战中,中国的智元机器人似乎找到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钻井平台”——一家老牌新材料公司。
北京时间7月8日晚间,市场观察家们被一则公告骤然点醒: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元机器人”)通过其新设主体智元恒岳,宣布计划以协议转让及要约收购的方式,斥资约21亿元人民币,一举拿下A股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高达63.62%的绝对控股权。1 按照每股7.78元的协议转让价格,这笔交易不仅金额庞大,其背后的战略意图更如同一枚投向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资本逐鹿,谁是“第一股”?
此番资本运作的精妙之处在于其速度与策略。智元恒岳,一个今年6月25日才匆匆成立的持股平台,由智元机器人及其核心团队共同出资。它将首先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上纬新材24.99%股份,同时核心团队持股平台致远新创合伙受让5%,合计29.99%。紧随其后,智元恒岳还将发起部分要约收购,进一步增持**37%**股份。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旨在让智元机器人成为上纬新材的绝对控股方,并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转移至邓泰华手中。邓泰华,这位1977年出生的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曾任华为公司副总裁,现执掌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之位,其深厚的通信与AI领域背景,为这场资本盛宴增添了技术底色。2
当然,故事的另一位主角是那位在科技圈声名鹊起的“稚晖君”——彭志辉。作为智元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这位1993年出生的“野生钢铁侠”凭借其在B站的百万粉丝号召力,以及从OPPO、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到自主创业的光辉履历,早已成为具身智能领域的一面旗帜。3 更不容小觑的是,智元机器人还汇聚了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人工智能实验室、谷歌DeepMind的首席科学家罗剑岚等顶尖人才,并在今年3月发布了全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enie Operator-1,试图用“人类视频训练机器人”的创新模式,降低具身智能的门槛。
在资本市场,智元机器人同样备受青睐。自2023年2月成立以来,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这家公司已完成了九轮融资,估值高达150亿元人民币。腾讯、京东、红杉中国、比亚迪等产业巨头及头部VC的轮番押注,尤其是今年3月腾讯领投B轮,以及两个月后京东和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参与B+轮,都印证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前景的狂热追逐。4
曲线上市:智慧与无奈的结合?
选择上纬新材作为“跳板”,并非没有其商业逻辑。上纬新材主营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材料等,营收在2024年达到14.94亿元,同比增长6.73%。5 尽管其业务与人形机器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对于一家急于登陆资本市场的科技新贵而言,借壳上市的效率远高于冗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IPO流程。尤其是在当下科创板上市标准日益趋严的背景下,通过“曲线”入局,无疑是抢占“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头衔的一条捷径。智元机器人此前也通过投资卧龙电驱、博众精工等产业链企业,展现了构建完整生态的雄心。上纬新材或许并非其产业链的核心棋子,但它无疑是资本市场中最快触手可及的“棋盘”。
这场资本快跑,也引发了与同业竞争者的比较。长期以来,另一家备受瞩目的中国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因其在春晚舞台上的精彩亮相而名声大噪。宇树科技也传出计划在科创板IPO的消息,并在今年6月完成了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蚂蚁和吉利资本等共同领投的C轮融资,募资约7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达到约120亿元人民币。6 尽管宇树科技在技术和市场推广方面各有千秋,但智元机器人的此番闪电行动,几乎已使其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板上钉钉人选,很可能早于宇树科技敲响上市钟声。
放眼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正吸引着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投资。从波士顿动力那令人惊叹的运动能力,到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描绘的通用型机器人愿景,再到中国市场风起云涌的各路玩家,这场“具身智能”的军备竞赛已然升级。智元机器人的此番“蛇吞象”式收购,是其在战略、技术、市场和资本之间进行精妙平衡的体现。它不仅仅是为了筹集资金,更是为了在瞬息万变的科技前沿,抢占一个稀缺的公共融资平台,用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并为未来高昂的研发投入和商业化探索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
然而,如同任何一场高速赛车,急于弯道超车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上纬新材的传统业务与智元机器人的创新业务如何深度融合?收购后的整合难度、潜在的文化冲突、以及人形机器人技术商业化路径的不确定性,都将是摆在智元机器人管理团队面前的现实考量。此外,市场对“第一股”的热情能否持续,以及具身智能的盈利模式何时才能清晰浮现,这些都将考验这家年轻公司驾驭资本与科技浪潮的真正实力。这场机器人与资本共舞的时代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
引用
-
2025年7月9日上市公司公告: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收购上纬新材控制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纬新材(2025/7/9)·检索日期2025/7/10 ↩︎
-
稚晖君,昨夜冲进了科创板 -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2025/7/9)·检索日期2025/7/10 ↩︎
-
“稚晖君”团队以小博大,21亿元控股上市公司,具身智能资本市场日趋 ... - 解放日报·解放日报(2025/7/10)·检索日期2025/7/10 ↩︎
-
一纸公告点燃具身智能概念股后,智元机器人办了一场机器人 ... - 财联社·财联社(2025/7/10)·检索日期2025/7/10 ↩︎
-
上纬新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纬新材(2025/4/26)·检索日期2025/7/10 ↩︎
-
稚晖君带领智元机器人“闯入”科创板 - 华尔街见闻·华尔街见闻(2025/7/9)·检索日期2025/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