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月老火了!不写代码不画画,专职给人算姻缘,月入百万「躺赢」?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当别的AI还在苦哈哈地写代码、画图时,有俩“另类”AI偷偷去当了月老!它们靠着“算姻缘”、“画对象”的绝活,不仅刷爆朋友圈,还悄悄月入百万,简直是AI圈的**“财富密码”**!

AI不务正业?当月老才是真“香饽饽”!

万万没想到,2024年的AI圈最让人“上头”的操作,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模型迭代,也不是什么炫酷的具身智能,而是——给人算命! 没错,你没听错,是算!命!从年初DeepSeek被网友玩出“算桃花”的100种花样,到最近两款“灵魂伴侣画像”的App横空出世,AI月老这波操作,直接把一众社交软件**“卷”到没脾气**!

今年6月,两款名叫Starla1 和Astra2 的AI应用,像坐了火箭一样,在海外市场“咻”地一下就蹿红了。Starla,3月才上线,6月日下载峰值就冲到了11万,直接杀进美国App Store总榜第七,累计营收更是突破218万美元,这捞金速度,简直**“丧心病狂”**!而老牌一点的Astra,虽然去年就出道了,但也是在今年6月才真正“起飞”,日下载破10万,月收入稳定在30万美元,这泼天的富贵,羡慕不来

更有意思的是,TikTok上那些吐槽AI算不准的视频,反而成了它们的免费广告,让它们更火了。这波操作,真是把“黑红也是红”的精髓拿捏得死死的。这不就明摆着告诉你:技术门槛低不要紧,能撬动高情绪价值,那就是王炸

技术大揭秘:AI月老,全靠“嘴”和“画”?

你可能会问了,这AI月老,到底有啥“高科技”?是运用了什么星际穿越的算法,还是搭载了量子纠缠的芯片?答案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GPT对话 + AI生图 + 星盘算法。就这?就这!

它们的核心玩法简直朴素得可爱:你输入出生日期、时间,AI就一本正经地给你来段“玄学分析”,然后咔嚓一下,给你画出你未来**“灵魂伴侣”**的大致模样。这种“视觉钩子”一放出来,谁能不心动?谁能不好奇?

传统星座App,就是单向推送,你看看就得了。但AI月老们可不一样,它们直接把自己包装成**“聊天式命理师”,跟你一问一答,像个知心老友一样,帮你“看透”情感状态,甚至能结合荣格心理学、CBT自省练习,给你来场“心灵SPA”。这种被即时回应的“爽感”,让用户“根本停不下来”**。

具体到产品,两者各有千秋:

  • Starla:主打语音优先,像个温柔的AI知己,无所不答,偏向心理疗愈,更注重自我意识和情绪内省。如果你需要一个AI树洞,Starla就是你的菜。
  • Astra:则是个占星理论“学霸”,能灵活运用各种占星术语,还会主动引导话题,比如“我看到土星在你的第十宫——这是反思你雄心壮志的好时机。你面临一个重大决定吗?”功能更丰富,甚至还能解梦、测伴侣星盘,这不就是妥妥的“高级定制”服务嘛!

别看技术组合简单,但这俩哥们在“讲故事”和“营销包装”上,可比大部分AI聊天工具高明多了。它们深知,当代年轻人要的不是冰冷的答案,而是一种确定感、神秘感和被理解的幻觉。AI给不了真爱,但制造幻觉,它们可是YYDS

情绪价值变现:Z世代的“新型社交货币”

Starla和Astra的爆火,可不是因为技术有多么“黑科技”,而是它们精准地拿捏住了Z世代的**“情绪消费”心理**。AI画出来的“灵魂伴侣”画像,直接变成了一种新型社交货币

在TikTok上,Starla相关话题已经有超过3.4万条内容,**“你的Soulmate长这样”直接成了年轻女孩们的热门话题。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的伴侣画像,评论区里各种“像谁啊?”“准不准啊?”的讨论炸开了锅,这流量,简直就是“泼天的富贵”**啊!

“她算错了我的星座,但我喜欢她说话的方式。”

瞧瞧这用户评价,多么“凡尔赛”的表白!它完美诠释了一个道理:用户根本不在乎预测准不准,他们在乎的是情绪价值、陪伴感和那点若有似无的仪式体验。Starla和Astra聪明就聪明在,它们不是在“卖星座”,而是在“卖心灵游戏”——有点神秘,有点暧昧,还能拿出去晒,一鱼多吃,妙啊!

再加上那治愈的语音、温柔的画术、精美的UI,这些产品虽然技术门槛低,却构建出了高感知价值+高复购率的产品模型。这套路,简直就是把“低技术高感知”玩到了极致!

爆款公式大揭秘:焦虑、模板、争议,财富密码?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另一个“奇葩”但同样爆火的AI产品——“死亡时钟”(Death Clock)3 它通过29个问题来计算你还能活多久,然后给你生成一张可分享的“死亡日卡片”。你品,你细品,这跟“算姻缘”的AI,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贩卖焦虑、制造话题”**的行家!

现在看来,这类“情绪型”AI产品的爆款公式正在趋于标准化:

  • 焦虑变现:抓住年轻人对未来、情感、甚至死亡的焦虑感。
  • 模板裂变:一套简单的玩法,通过社交媒体模板式传播,引发裂变效应。
  • 社交货币:生成的内容自带分享属性,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 低技术高感知:技术实现不复杂,但用户体验感知价值高。
  • 争议带增长:哪怕被吐槽“胡说八道”,也能带来更多关注和流量。

在商业变现上,这些产品也是**“高手中的高手”。无论是Astra还是Starla,都把生成“灵魂伴侣”画像作为核心钩子,然后巧妙地在99%进度卡住,“欲擒故纵”**地诱导你订阅。订阅后还能解锁“追踪Soulmate动向”这类功能,持续制造期待感,提升留存率。

Astra更是精明,先给你7天免费试用,吊足你的胃口,然后套餐定价从周费6.99美元到终生109.99美元不等,但就是能让数以万计的用户乖乖掏钱。这简直就是把用户心理研究得**“明明白白”**!

总结:当AI贩卖“幻想”

Starla和Astra的成功,与其说是技术的胜利,不如说是**“想象力的胜利”。在这个孤独感成为常态的时代,那些能把“虚幻的希望产品化”**的效率,远比解决实际问题来得高。哪怕只是简单的GPT加星盘和生图,也能拼凑出一个充满浪漫感和自我投射的产品。

这类AI应用正在悄然定义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为幻想付费,为情绪订阅。谁能把那些“不真实”的感受做得最动人,最能触及用户内心深处的那一丝渴望,谁就能抓住用户的心,和他们的钱包。看来,未来真正能让你“躺赢”的AI,可能不是那些炫技的“硬核科技”,而是那些**“最懂你的情绪价值”**的“小甜甜”们。

引用


  1. AI Star-Starla&Soulmate · App Store(2025/7/14)·检索日期2025/7/14 ↩︎

  2. Astra.AI - AI Horoscope · Apps on Google Play(2025/7/14)·检索日期2025/7/14 ↩︎

  3. AI算姻缘火了!下载破10万、月入百万,卷爆一众社交软件 · 乌鸦智能说 · 朗朗(2025/7/14)·检索日期2025/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