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黎明,科技巨头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代价,将顶级AI人才揽入怀中,这不仅是资本市场对未来机遇的押注,更是一场由技术颠覆焦虑驱动的战略性人才抢夺战,彻底改写了传统并购的逻辑。
当数字世界的沙皇们开始频繁光顾“人才超市”,并以前所未有的慷慨解囊时,市场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Meta,那个曾经雄心勃勃地将未来押注在元宇宙上的公司,如今正以一种近乎“报复性消费”的姿态,将全球顶尖的AI大脑们纳入其庞大的商业帝国。这不啻于科技界的一场“购物狂欢”,而驱动其狂热的,正是对在即将到来的AI盛宴中掉队的深切焦虑。
细察Meta的“购物清单”1,从斥资148亿美元收购Scale AI的49%股份,并巧妙地将年仅28岁的创始人Alexandr Wang招至麾下,到以每人1亿美元的天价从OpenAI挖走顶级研究员,这笔笔交易都昭示着一个核心策略的转变:收购的不再仅仅是产品、用户或专利,而是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AI时代的“大脑”。曾几何时,科技巨头们在移动互联网的战场上,习惯于收购那些已成规模的“城池”——例如Meta对Instagram和WhatsApp的并购,彼时,交易的焦点是资产的整合与用户规模的扩张,而创始团队在功成身退后,大都选择带着丰厚的战利品优雅离场。如今,AI的图景截然不同。当下的AI领域尚处萌芽,可供收购的“硬资产”凤毛麟角,因此,具备开创性思维的顶尖人才,本身就成为了最稀缺、最昂贵的“资产”。
新并购范式:买人送公司
这场由焦虑驱动的并购潮,正在催生一种颠覆性的“买人送公司”范式。Meta对Scale AI的投资,正是此中翘楚。与其说Meta是投资了一家数据服务公司,不如说是重金聘请了一位未来的AI领军人物——Alexandr Wang将执掌Meta的“超级智能实验室”,肩负起研发3万亿参数模型的重任,而Scale AI则保持独立运营。这背后,既有对反垄断审查的精妙规避,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在AI这个“蛮荒西部”,独具慧眼的“探矿者”比已经挖出的“金矿”更具战略价值。
不止是Meta,其他科技巨头亦步亦趋。Google豪掷25亿美元收购Character.ai,将核心作者Noam招回麾下。微软则以6.5亿美元的价格“买断”Inflection,创始人Suleyman及其团队顺理成章地并入微软,组建了全新的AI部门。Amazon收购Adept,创始人David也携团队组建了AGI Autonomy部门。这些收购案例的核心逻辑惊人一致:与其从零开始培养,不如直接购买一个现成的、经过市场验证的“智囊团”,他们的想象力、领导力以及“从0到1”的创业基因,成为了巨头们治疗“AI掉队恐惧症”的灵丹妙药。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皇家马德里引进罗纳尔多,如今,顶级的AI研究员其身价已然超越了绿茵场上的巨星,令人咋舌。
东与西:AI人才流动的棋局与围城
这场全球性的AI人才抢夺战,在太平洋两岸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图景。在大洋彼岸,美国市场为AI创业者提供了一条令人艳羡的“退出路径”:在AI尚无成熟产品,仅凭技术实力立过“山头”的情况下,便可被巨头高价收购,实现财务自由。这使得AI创业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场“高级求职”,创业者通过“立山头”将自己打造成高价值IP,供巨头“抽盲盒”,可谓皆大欢喜的结局。
然而,目光转向东方,中国的AI并购市场则呈现出另一种“围棋”般的策略。虽然鲜有美国市场那样一掷千金、目标性极强的“象棋对弈式”人才并购,但中国的巨头们在人才吸纳上,往往展现出“闲棋数步,却竟成胜负手”的特点。从腾讯收购张小龙的Foxmail,到阿里并购友盟并迎来蒋凡,再到字节跳动在早期就不断吸纳有创业经验的人才,这些被收购的创业者往往能够在大厂内部孕育出新的业务奇迹,甚至成为核心驱动力。这或许是因为,那些在创业中摸爬滚打过的“野生动物”,比按部就班的“圈养精英”更懂得如何在新领域中开疆拓土,更具备用户洞察的直觉和承担风险的勇气。
即便如此,中美AI人才待遇的鸿沟依然存在——“美国顶级AI人才的待遇,像NBA球星一样。中国顶尖AI人才的待遇,像CBA球星一样。最牛的CBA球星想去NBA发展,这很正常。”2 正是这种差距,促使许多中国的AI项目在完成国内早期融资后,纷纷选择“肉身出海”,翻成纯海外架构、服务海外客户、引入海外股东,其终极目标,除了更友好的竞争环境和更充裕的资金,更重要的是瞄准了海外市场更为顺畅的并购退出机制。HeyGen、Manus、Genspark等项目已在实践这条路径。
未雨绸缪:从大模型到具身智能的下一幕
当前的AI并购,主要集中在与大模型相关的顶尖算法人才。但这仅仅是AI发展的第一幕。随着AI技术的深入演进,其“第二幕”和“第三幕”将陆续登场,届时,顶尖的AI产品经理、AI基础设施(infra)人才将成为新的争夺焦点。市场将进一步细分,新的并购目标将层出不穷。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华人AI创业者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并选择海外架构以谋求更优退出,未来,美国科技巨头并购华人AI创业团队、尤其是那些从中国“翻墙”出海的团队,将不再是遥远的预测,而是切实的期待。在数据如同新石油,算法如同炼油厂的时代,对核心人才的争夺,正成为重塑全球科技版图的关键战役。强者恒强,他们总能巧妙地为自己创造流动性,而那些“买买买”的购物车,正是资本市场为应对未知焦虑而开出的最昂贵的处方。
引用
-
AI焦虑的终极归宿:购物车·36氪·吴炳见(2025/7/15)·检索日期2025/7/15 ↩︎
-
高价从OpenAI和苹果挖人后Meta也在通过收购招揽AI人才·新浪财经·(2025/7/14)·检索日期2025/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