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别再盯着小鲜肉老腊肉了,现在的网红圈简直是AI的“主场秀”!从会做饭的猫到动物奥运会,AI技术让0基础小白也能“一夜暴富”,甚至拿下1秒1万的商单,这波泼天的富贵,你接住了吗?
想象一下,一只橘猫穿着围裙,在灶台前像模像样地翻炒辣椒炒肉,画面逼真到你甚至能闻到那股味儿……别眨眼,这不是动画片,也不是你家主子偷偷成精,而是当下短视频平台最火爆的**“AI萌宠”系列**!1 从“小猫做饭”到动物奥运会,再到沉浸式ASMR,这些过去只能靠脑洞和后期肝出来的东西,现在AI分分钟就能帮你实现,直接把“起号”门槛踩到了地板下。
一夜之间,曾经被剪辑软件和高昂设备劝退的“自媒体小白”们,发现了一条通往“网红”的康庄大道。有博主炫耀,用AI不到2小时就能搞定一个千万播放量的视频;有人6月才全职跳进AI短视频的坑,一个月就全平台涨粉2万,甚至接到了1秒1万元的天价“商单”!1 听到这,是不是你的“富贵”DNA也动了?
技术大揭秘:这玩意儿到底怎么工作的?
要说这波AI短视频浪潮的**“幕后黑手”**,那还得从去年开始的一系列技术突破说起。
还记得OpenAI那个惊艳全球的Sora吗?1 它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里的造梦师,能把文字描述直接变成栩栩如生的视频。而Sora背后那个听起来有点“拗口”的DiTs架构(Transformers的扩散模型),其实就是个**“史诗级突破”1,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文生图片、视频界的GPT”——它能把所有输入(包括时间、条件、噪声图像)都当成“关键词”(token)**来处理,所以才能那么牛掰地“无中生有”。
紧接着,谷歌也没闲着,今年5月就甩出了Veo 31,据说这是第一个能同时生成视频和音效的模型,直接让很多博主“兼职转全职”,直呼**“真香”**!国内的字节跳动和快手也迅速跟上,推出了即梦和可灵,让普通人也能轻松“召唤”出心中的影像。
但光有这些“魔法工具”还不够。在AI短视频博主周鹏看来,这活儿可不是只会点鼠标就能干的。你得是个**“超级个体”**,一个人身兼剧本、转场、镜头构思的“多面手”。1
那剧本咋办?别担心,DeepSeek-R1推理模型早就把你安排得明明白白。1 它可以让文本生成模型拥有**“推理思维”**,帮你把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落地脚本。所以,现在AI短视频的制作流程,简单来说就是:
- 用文本生成模型(比如R1)搞定脚本,把你的奇思妙想变成文字。
- 再用文生图模型,搭建视频场景,把文字变成画面。
- 最后,图生视频模型出马,直接生成成品,让你从“小白”秒变“导演”!
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学教师滕乐的话说,这就是AI把UGC(用户生成内容)推向PUGC(专业用户生成内容)甚至PGC(专业生成内容)的**“神助攻”**。1
行业“地震”:谁笑了谁哭了?
在这场AI引发的短视频“大爆炸”中,有人笑逐颜开,有人则嗅到了危机的味道。
笑的是谁? 当然是那些**“0基础”迅速起号**的AI短视频博主们。他们不再需要学剪辑学到“眼睛快瞎”,也不用在“连续更新一百天”后依然“颗粒无收”。像李可,过去3个月涨粉10万,每天只需5小时制作,播放量稳稳在10万+。1
“运营短视频账号的逻辑是抓住流量点,这正是大模型所擅长的。”
— AI短视频博主李可,一语道破天机,这不就是AI的“精准打击”能力嘛!1
哭的是谁? 也许是那些还在苦哈哈学剪辑、吭哧吭哧搞特效的传统自媒体人吧。AI直接给行业来了个“降维打击”,把内容制作的**“护城河”**直接给填平了。
那钱景究竟几何?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初期确实有点“入不敷出”,有博主运营20天,全平台粉丝破5万,播放量收益才300多元1——这大概就是AI给你画的“饼”吧?但**“变现”**的门道可不少:
- 参加比赛捞金:周鹏就是个“比赛达人”,光靠参加AI短视频比赛就赚了20多万奖金!1 腾讯这种金主甚至拿出了360万奖金池,冠军团独享200万,甚至能拿到腾讯核心业务的直通offer!1 简直是**“钞能力”**直接砸脸!
- 商单接到手软:一旦账号有点起色,各行各业的品牌方就会找上门来。餐饮、烘焙、水果种植……万物皆可AI化!
- IP价值:这是变现的**“天花板”。周鹏说,AI短视频博主分两类:内容突出型和个人IP突出型。内容吸睛的“小猫做饭”也许流量高,但商单报价未必高;而那些有“人格魅力”的IP,报价能直接飙升到“1秒1万元”!1 这简直是“按秒计费”**的印钞机啊!
未来预测: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虽然“钱”景一片大好,但AI短视频博主们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这会不会是个**“可能会失业的职业”**?
“大模型的技术变化以月为单位,我在砌墙,但时刻有人在拆墙。”
— 周鹏的担忧,像不像我们打工人,刚学会一个新技能,结果还没捂热乎就被AI取代了?1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AI技术迭代的速度堪称**“光速”,几乎每天都有新模型、新突破。以前你靠技术壁垒“躺平”,现在这堵“墙”分分钟被AI“拆迁”**。
不过,也有乐观派认为,短期内AI还替代不了人类的**“大脑和创意”。毕竟,那些爆火的AI视频背后,都需要一个“懂机器”又“有创意”的“人”**来构思。
而平台监管也是悬在AI内容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抖音已经不止一次出手治理,尤其针对低质量、猎奇的AI作品,甚至开启了**“AI起号”专项治理行动**。1 而且,到了2025年9月1日,新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和配套国标就要实施了,到时候AI生成的内容可能都需要**“持证上岗”**,打上“AI生成”的标签。1
即便如此,从业者们依然信心满满。周鹏甚至预判,AI短视频只是**“喷涌阶段”,下一个爆发的“风口”可能是AI短剧**!1 新加坡的AI短剧《郑三娘》已经火了,谁知道国内啥时候也会出一部**“爆款”**呢?
看来,AI不仅要当网红,还要**“抢编剧、抢导演”**的饭碗了!这世道,真是越来越“赛博朋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