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算”:科技巨头押注AI,能否治愈商业顽疾?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中国科技巨头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入AI医疗助手赛道,押注其在供需失衡的医疗市场中挖掘商业潜力的能力。然而,能否突破数据壁垒、建立用户信任并最终形成可盈利的商业闭环,将是这场高风险竞赛的关键。

“病急乱投医”这句古训,如今似乎被科技巨头们重新诠释为“AI急投医”。当字节跳动与蚂蚁集团相继推出其AI医疗助手,一场争夺数字健康未来的无声战役已然打响。这并非简单的技术更迭,而是一场由数据、算法与万亿市场前景驱动的豪赌。曾有预言称,医疗保健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潜力,却也最被低估的应用”1,如今,这份预言正化为资本逐利的现实。

诊所之外的掘金潮:AI为何成为“救命稻草”?

AI技术向来不缺宏大叙事,但真正能转化成“真金白银”的场景却凤毛麟角,多数仍囿于“有刚需、无支付”的困境。然而,医疗领域似乎是个异数。中国医疗体系长期深陷结构性矛盾:仅占全国医院总数_9.5%_的三甲医院,却承担了高达_58.4%的诊疗量1,资源分配不均与基层服务薄弱已是沉疴。在此背景下,AI医疗被视为数字化的解药,市场潜力被描绘得异常诱人:预测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88亿元飙升至2033年的31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_43.1%1

更深层的驱动力,在于AI大模型正从“工具型”向“智能体”进化,后者被视为“人工智能+”战略落地的核心载体2。如果说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的大脑,那么智能体便是为其补齐手脚,使其能自主规划、调用工具并完成复杂任务。这一点在“2025年智能体产业化元年”的背景下尤为突出2。对于医疗领域而言,这意味着AI不再是单纯的辅助诊断机器,而是有潜力成为能够自主完成问诊、报告解读甚至健康管理的“数字医者”,有望从根本上重构传统的医患关系与服务流程。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服务模式的颠覆,从而解决了“有刚需、无支付”的痛点,构建出潜在的“商业闭环”。

差异化博弈:巨头们的“算”计与“失算”

在这场“数字医者”的竞速赛中,各路豪强正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算”计。蚂蚁集团的“AQ”从医保码服务脱胎而来,其核心在于依托支付宝_庞大的用户基础_与_支付场景_,致力于通过“线上支付——AI问诊”的链路,加深用户对医保码功能的依赖1。这不仅是流量的导流,更是通过支付这个核心“接口”深入医疗服务流程,构建起一道坚固的生态壁垒。

与蚂蚁集团形成直接竞争的是京东健康。其“京医千询”大模型则将“问诊——卖药”的闭环发挥得淋漓尽致,直接接入京东APP,将_药事服务与供应链优势_直接变现1。这无疑是一种高效的商业逻辑,将AI的诊断能力与实体零售的最后一公里无缝衔接。

然而,字节跳动的入局,则显得步履蹒跚,其“小荷AI医生”似乎正面临着一场_身份危机_。尽管手握抖音_巨额流量_,但其“内容+流量+轻问诊”的打法,与抖音用户“娱乐休闲”的心智产生了天然的张力1。缺乏直接的医药销售渠道,加之品牌信任度尚待建立,使得其商业闭环仍处于“空中楼阁”阶段,甚至被市场贴上“营销化”的标签。与其竞争对手相比,字节的战略缺失了“从诊疗到交付”的关键一环,更未能深度渗透B端医院体系以获取核心数据与信任,无疑是其当前“失算”之处。

“数据炼金术”与监管迷雾:通往“医”路的崎岖

尽管前景诱人,但AI医疗这片沃土远非坦途。首先,医疗体系本身的_复杂性与专业壁垒_构筑了天然的数据孤岛:我国医疗科室划分细致入微,每一处皆是知识的“深井”,数据格式更是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1。这意味着,即便拥有“聪明”的大模型,若无_高质量、标准化且经过严格治理的医院数据_作为“燃料”,也无异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大厂若想构建通用且精准的AI医疗解决方案,其核心竞争力最终将归结为对医院数据的获取、整理与深度学习能力。

其次,尽管AI智能体市场预计从2024年的_51亿美元_跃升至2030年的_471亿美元_,年复合增长率高达_44.8%_2,但能否实现真正的“任务闭环”仍是悬在玩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的AI助手多停留在“半成品”阶段,难以像人类医生那样完成从问诊、诊断、治疗到复查的全流程管理2。更重要的是,医疗服务的_严肃性与人命关天_的属性,对AI的_可靠性、透明度与伦理合规_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任何一个算法的“失误”,都可能引发信任危机,甚至触及法律红线。在“数据炼金术”的诱惑背后,是监管部门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更换轮胎般的挑战。

最终,AI医疗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力的比拼,更是_生态系统、数据治理以及信任构建_的马拉松。互联网巨头凭借其流量、支付和供应链优势,在AI医疗助手的“轻问诊”领域抢得先机,这无疑是其构建数字健康版图的关键落子。然而,要真正从“工具价值”走向“商业闭环”,甚至渗透到更深层的医疗流程与制药环节,它们仍需跨越重重障碍。这场对人类健康福祉的“算法化”尝试,不仅考验着科技公司的技术底蕴与商业智慧,更在无形中定义着一个关于未来医疗的新范式:一个由代码、数据与“数字医者”共同书写的未来,正缓缓走来。

引用


  1. 阿里、字节纷纷下场,谁在掘金AI医疗?·新眸(经36氪授权发布)·简瑜(2025/7/16)·检索日期2025/7/16 ↩︎ ↩︎ ↩︎ ↩︎ ↩︎ ↩︎ ↩︎

  2. 智能体元年:AI“新物种”力促数字生产力跃迁·证券日报(发布于手机新浪网)(2025/7/10)·检索日期2025/7/1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