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k 4 AI模型深度评测:高光与局限并存,昂贵体验是否物有所值?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Grok 4 作为 xAI 推出的新一代AI模型,在编程逻辑构建、长文本理解和复杂推理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尤其在3D可视化和数学概念动画生成上有亮点。然而,其在UI设计、图像识别等方面的明显短板以及高昂的使用成本,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一边封神一边翻车”的复杂面貌,更适合特定领域的专业开发者和研究人员探索性使用。

功能解析:核心能力深度剖析

Grok 4 的发布伴随着马斯克“地球上最聪明AI”的宣言,引发了广泛关注。通过对首批用户实测案例的汇总分析,我们可以对其核心能力进行深度剖析。

1. 编程能力:逻辑建模高光,UI生成短板 Grok 4 在编程方面呈现出两极分化。在复杂创意编程任务中,例如使用 three.js 创建3D动画场景,实现人群行走并最终排列成文字、镜头切换等复杂效果,Grok 4 展现了出色的逻辑建模和结构控制能力,甚至能够主动调用外部3D模型资源1。在更基础的C语言编程任务中,如编写CLI工具整理文件,Grok 4 也能输出严谨且专业的代码,细节处理到位。此外,DQN强化学习自动驾驶模拟和网页小游戏等任务也显示其在算法实现和交互逻辑构建上的潜力。

然而,编程能力的亮点并未覆盖所有方面。在3D物理测试(如小球弹跳)中,Grok 4 出现了语法错误或仅“勉强可用”的情况,在“烟囱爆破模拟”这类复杂三维物理构建任务中,尽管重力方向正确,但粒子模拟、烟雾渲染、光影效果以及UI设计均表现不佳,按钮甚至“肉眼基本看不见”1。这表明 Grok 4 在UI生成和部分复杂物理模拟的精确控制上仍是显著短板。值得一提的是,Grok 4 Heavy 能够并行调用多个智能体协同工作,这或许是其在某些复杂编程任务中表现优异的底层机制。

2. 写作能力:长文本出色,创意有待提升 在写作和文本理解方面,Grok 4 表现出较高的“智商”。其在192k上下文窗口下的表现仅次于 Gemini,并在1k到120k的测试中保持高水准,证明其在语义连贯性和记忆保持方面具备强大能力1。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诗歌创作(如要求所有词S开头,涵盖多元素)中,Grok 4 能够成功且流畅地完成。

但在更宏观的短篇小说创意写作基准测试中,Grok 4 仅获得中等水平的7.69分。评测团队指出,其产出的故事虽然结构清晰、起承转合完整,但情节容易套路化、结局寡淡,语言也“偏炫技”,象征和隐喻流于表面,显示出“情商”上的不足1

3. SVG图像生成:视觉与空间推理的探索 Grok 4 在无工具辅助下的SVG图像生成测试中表现出一定的视觉与空间推理能力。在绘制美国地图轮廓时,其逻辑尚算完整,但地理细节略显模糊。在还原拆分漫画图方面,Grok 4 表现拔尖,人物动作自然。然而,在重构专辑封面任务中,其构图单薄,层次感不足,远不如 OpenAI o3。在生物图解(如克雷布斯循环示意图)中,Grok 4 输出严谨且要素齐全,逻辑清晰,但在视觉层次感和教学清晰度上略逊于 Claude 4 Sonneto3 某些风格1

4. 可视化与抽象概念:理解力与表现力并存 Grok 4 能够编写复杂的交互式3D黑洞模拟与可视化项目,使用 three.js 和自定义GLSL着色器精细还原视觉效果,展现其在高级可视化编程上的实力。在解释欧拉恒公式的动画生成中,也体现出优秀的数学理解和可视化编程能力。但其在图像理解方面的局限性也再次暴露:面对手掌和闹钟emoji,未能准确识别手指数目或闹钟时间1

5. 推理能力:复杂逻辑优势,通用任务待打磨 在复杂的场景推理题,例如公司收购与债务违约的法律财务后果分析中,Grok 4 的表现优于竞品,思维链展开、逻辑推理和法律框架构建更完整、条理清晰1。但在更偏商业运营的综合性任务(如邮购奶酪店的营销与财务计划)中,虽然其在应对竞争对手时调整能力强,但整体任务完成度和工具调用、模拟主动执行任务的能力方面,稍逊于 OpenAI o31。此外,一个简单的逻辑测试题,Grok 4 给出了错误答案(B,正确为C),这说明其推理能力并非全面无懈可击。

性能测试:多维度实测数据

  • 上下文窗口表现: 评测显示 Grok 4 在192k上下文窗口的表现仅次于 Gemini,且在1k至120k区间保持高水准,在处理长篇文本和保持语义连贯性方面具备领先能力1。这对于需要处理大量代码、文档或进行深度对话的用户而言是一个重要优势。
  • 处理效率: 尽管缺乏具体量化的响应速度数据,但“只试了一次就交出意外惊喜”、“一次性给出完整代码”等描述,暗示了 Grok 4 在某些任务中能高效且迅速地生成可用结果。例如,网页小游戏的运行“意外地顺滑”。
  • 并行处理能力: Grok 4 Heavy 具备并行调用多个智能体并汇总结果的机制,这从理论上保证了复杂任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率,是其在高级编程任务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1
  • 稳定性与准确性: 在部分3D物理测试中,Grok 4 出现了语法错误甚至无法运行的情况,显示其在某些特定复杂任务下的可靠性仍有提升空间。图像识别的多次失败也印证了当前主流大模型在这一领域的普遍挑战,但对于宣称“最强AI”的产品而言,仍是其明显短板

竞品对比:市场定位与差异化

Grok 4 在市场上面临着 OpenAIo3 (可能是 GPT-4o)、AnthropicClaude Opus 4 以及 GoogleGemini 2.5 Pro 等强劲竞争对手。

  • 对比 Claude Opus 4: Grok 4 在UI生成方面明显落后,Claude Opus 4 在地图绘制等任务中展现出更强的空间感和知识调用能力。但在复杂编程逻辑建模上,Grok 4 有自身亮点。
  • 对比 DeepSeek-R1: 在某些3D物理测试中,Grok 4 并未与其拉开“明显的代差”1,表明其在某些细分领域的优势并非绝对。
  • 对比 OpenAI o3: o3 在SVG图像的还原度、排版和结构设计上显示出更强的记忆与设计执行力,尤其在商业运营计划的财务预测和细节丰富度上更胜一筹。o3 在工具调用和模拟主动执行任务的Agent能力方面也略优于 Grok 4
  • 对比 Gemini 2.5 Pro: Grok 4 在192k长上下文窗口的表现仅次于 Gemini,二者在图像理解等共性难点上都存在翻车案例。

Grok 4 的核心差异化体现在其对复杂编程任务(特别是 three.js 等3D可视化框架)、特定领域C语言开发和多代理并行工作机制的深度支持。其市场定位似乎更倾向于那些寻求前沿技术探索、愿意为高风险高回报尝试付费的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其高昂的订阅费用(外界传闻3000美元/年,对应国内约2万人民币)也进一步筛选了目标用户,使其更像是为X Premium订阅者提供的一项“高级玩具”或实验性工具,而非普适性生产力工具。

使用指南:最佳实践与注意事项

1. 适用人群建议:

  • 3D可视化开发者/研究人员: 如果你正在从事基于 three.jsBlender 等框架的3D场景构建、动画制作或复杂可视化项目,Grok 4 在逻辑建模和代码生成方面的能力值得尝试。
  • 资深程序员/系统工程师: 对C语言等底层编程有需求,并希望AI能辅助生成严谨代码的用户,Grok 4 在这方面表现不俗。
  • 需要处理超长文本的用户: 如果你的工作涉及分析大量文本、文档归纳或需要保持长对话连贯性,Grok 4 的192k上下文窗口能提供支持。
  • AI前沿技术探索者: 愿意投入成本尝试最新AI模型、探索其能力边界和未来潜力的技术爱好者或研究机构。

2. 不适用人群或场景:

  • 对UI/UX设计有高要求的设计师: Grok 4 在UI生成方面的表现不佳,不适合直接用于界面设计。
  • 需要精准图像识别的用户: Grok 4 在图像理解任务中存在明显短板,不适合对图像内容有高精度识别需求的场景。
  • 预算有限的普通用户或中小企业: 3000美元/年的高昂费用使其性价比对大众用户而言偏低。
  • 追求全面且稳定表现的用户: 尽管有高光时刻,但其不稳定性(如语法错误)和特定领域的短板意味着它可能无法满足所有通用需求。

3. 使用注意事项:

  • 明确任务需求: 鉴于 Grok 4 的能力偏科,在使用前需明确任务是否落在其擅长领域(如复杂逻辑编程、长文本分析)。
  • 准备二次修改: 对于UI、图像识别或特定物理模拟等领域产出的内容,需预期进行大量的人工审查和修改。
  • 评估成本效益: 考虑其高昂的订阅费用与自身实际需求和产出价值是否匹配。对于非核心业务或可替代性强的任务,可能存在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

评测总结

经过多维度实测分析,Grok 4 展现出作为一款前沿AI模型的独特之处和显著局限。它在部分硬核技术领域(如3D可视化编程、复杂逻辑建模、超长上下文处理)确实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体现了其在技术深度上的投入。然而,其在UI生成、图像识别等方面的明显不足,以及在某些基础任务中出现的“翻车”现象,使得其整体表现呈现出“高开低走”的复杂态势。尤其考虑到其高昂的使用成本,其性价比对大多数用户而言并不突出。

核心评测维度评分:

  • 功能完整性: 8.0/10.0
    • 核心功能覆盖广,多模态能力有所尝试,但UI设计和图像理解是明显短板。
  • 易用性: 7.5/10.0
    • 在高级编程任务中一次性成功体现出一定易用性,但缺乏直接的UI产出能力,部分复杂生成结果可能需要额外调试。
  • 准确性与可靠性: 7.0/10.0
    • 高级编程和复杂推理表现亮眼,但有明确的语法错误、图像识别错误和逻辑题错误,稳定性在某些复杂任务中仍待提升。
  • 性能表现: 8.0/10.0
    • 192k长上下文窗口表现优异,并行处理机制是亮点,部分任务生成效率高。
  • 适用场景: 7.8/10.0
    • 非常适合探索性编程和复杂逻辑推理,但在通用设计和图像识别任务上不具优势。
  • 成本效益: 6.5/10.0
    • 3000美元/年的高昂定价,相对于其混合表现,对于普通用户和追求全面稳定性的专业用户而言,性价比偏低。

综合评分: 7.5/10.0

推荐指数: ⭐⭐⭐ (三颗星)

具体使用建议: Grok 4 并非一款适用于所有场景的通用型AI工具,而更像是一把“特种部队的武器”。我们建议以下用户考虑使用:

  1. AI模型研究者和前沿开发者:希望深入探索大模型在复杂编程(特别是3D渲染、物理模拟)和多智能体协同方面的最新能力,并愿意投入时间和成本进行实验的用户。
  2. 有特定复杂逻辑推理需求的企业级用户:例如,在法律、金融领域需要AI辅助进行复杂情景分析和链式推理的专业人士。
  3. 对价格不敏感且追求尝鲜体验的科技爱好者:将 Grok 4 视为了解最新AI技术发展、参与“AI竞赛”的一种方式。

对于需要稳定、通用功能支持,特别是对UI设计质量和图像理解精度有较高要求的用户,或者预算有限的用户,目前市场上有其他更成熟、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方案值得优先考虑。Grok 4 距离实现其宣称的“地球上最聪明AI”和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正如业内人士指出,它可能仍在“Benchmark Hacking”的陷阱中,如何在基准测试高分与现实世界实用性之间取得平衡,将是xAI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