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乐动机器人,一家由阿里CEO吴泳铭和华为前高管投资的视觉感知技术核心企业,正以40亿港元估值冲刺港股IPO。该公司凭借其先进的传感器与算法模组,以及具身智能应用——割草机器人,展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底层技术到应用落地的全栈能力,也反映了当前机器人赛道资本化浪潮的加速。
当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具身智能”这一新兴前沿时,中国深圳,这座以硬核科技创新闻名的城市,正孕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探索者。近日,一家名为乐动机器人的公司,正式叩响了港交所的大门,寻求以超过40亿港元的预估市值上市1。这不仅仅是一则企业融资新闻,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深度技术研发与市场化应用之间寻求平衡的缩影,其背后所展现的,是AI时代具身智能对物理世界理解和交互能力的深层演进。
视觉感知:具身智能的“眼睛与大脑”
乐动机器人在其招股书中将自身定位为一家以视觉感知技术为核心的机器人公司1。这一核心定位,精准抓住了具身智能发展的命脉。在机器人领域,感知技术,尤其是视觉感知,如同人类的眼睛和大脑,是机器人理解复杂环境、进行自主决策并与物理世界产生交互的关键。
乐动的技术堆栈覆盖了多种前沿传感器,包括直接飞行时间(DTOF)激光雷达、三角测量激光雷达、固态线性激光雷达,以及超声波传感器和四目矩阵视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机器人获取环境数据的“数据入口”。更关键的是,乐动将这些硬件所采集的数据,通过其自主研发的算法模组进行解析和处理。这包括:
- SLAM/VSLAM(即时定位与建图):使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无需预设地图即可实现定位和自主导航。这是移动机器人实现独立行动的基石。
- 实时感知与障碍物避障:通过AI物体识别与避障算法,让机器人能够实时理解环境中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并精确规避障碍。
- 材质识别:利用超声波信号在不同表面回波的能量差异,帮助机器人识别不同材质,这对于精细化操作和环境适应性至关重要。
这些传感器和算法模组的出货量在2024年分别达到了695.8万台和100万份,其中传感器出货量相较2022年实现了128%的年复合增长率1,显示出其核心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的强劲需求。这表明,乐动并非简单地销售硬件,而是构建了一套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_“基础设施”_。
“割草”切入:市场策略与财务透视
除了作为核心业务的视觉感知产品,乐动也切入了具身智能赛道的细分领域——割草机器人。虽然“割草”文化在中国市场并非主流,但在欧美市场却拥有旺盛需求,这为乐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出海切入点。乐动的首款割草机器人Pion于去年量产,首年交付量超过1万台,第二代Genie也已量产,累计交付超过1.5万台1。这体现了其核心技术在终端产品上的快速转化和迭代能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乐动机器人展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34亿元增长至4.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4%1。其中,视觉感知产品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贡献了总收入的94.0%,传感器收入更是达到3.4亿元,贡献了73%的公司总收入1。
然而,在营收增长的同时,乐动的毛利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27.3%降至2024年的19.5%1。这主要源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传感器产品占比提升,以及为维持市场份额而进行的产品降价。尽管割草机器人业务毛利率高达49.2%,但由于刚起步,尚未能完全扭转整体毛利率的下降趋势。与同行业如奥普特(2024年毛利率63.6%)相比,乐动的毛利率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乐动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净亏损正在收窄,从2022年的3075万元降至2024年的1063万元1。持续的亏损与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过去三年,乐动的研发支出分别为9670万元、9594万元和9486万元,占同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4%、34.7%和20.3%1。对于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而言,这种对研发的持续投资是其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此外,招股书显示乐动的现金储备在2024年有明显调整,年末现金余额较2023年大幅减少,公司解释为将更多资金用于大额银行存单和理财产品,而非普通银行存款1。这种资金管理策略,可能旨在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但在IPO前夕,也可能引发市场对其短期流动性的关注。
资本与人才:深圳“具身智能”的生态缩影
乐动机器人的成功,离不开其强大的技术基因和资本助力。公司由两位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周伟和郭盖华于2017年创立1。周伟(38岁)和郭盖华的创业历程可追溯至2012年,彼时他们共同创办了深圳乐行天下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平衡车等出行设备,为今天的机器人业务积累了技术基础。公司董事会成员中,非执行董事黄喜博士同样是华科大校友,并曾任职于贝尔实验室(中国)和华为,为公司带来了深厚的产业经验1。
在资本层面,乐动获得了多轮知名投资方的押注。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2015年创立的元璟资本,其子公司在2022年参与了乐动的C轮融资,目前持有公司4.08%的股份12。此外,由华科大校友孙业林(前华为高级副总裁)和杨华君创立的华业天成,在乐动的多轮融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IPO前持有公司13.53%的股份1。这些投资者的背景,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深厚的行业资源和战略指导。
乐动的崛起,也映射出深圳南山区作为中国具身智能“温床”的独特生态。这里汇聚了大量科技创新公司,形成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如优必选、极智嘉、宇树科技、速腾聚创等1。2024年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具身智能元年”,随着技术突破和资本热潮,包括乐动在内的多家中国机器人公司纷纷表现出冲刺IPO的迹象,如去年底递交招股书的极智嘉、近日递交招股书的卧安机器人,以及备受关注的宇树科技(已完成股改,估值高达80亿元)1。
乐动机器人的港股IPO,不仅是对其过去八年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的检验,更是对中国机器人产业整体发展潜力的一个有力佐证。在全球具身智能竞赛日益白热化的今天,乐动这样的企业,以其在视觉感知这一核心技术领域的深耕,以及对特定应用场景的精准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底层技术突破到商业化落地的清晰路径。虽然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依然是其未来面临的挑战,但其在具身智能“眼睛与大脑”领域的布局,无疑使其在全球机器人技术版图中占据了独特的战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