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之外的“幻觉广告”:OpenAI的盈利焦虑与AI伦理的深层挑战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ChatGPT付费用户在高级语音模式下遭遇的“广告幻觉”事件,揭示了OpenAI在追求通用人工智能(AGI)道路上面临的巨大财务压力。这不仅引发了对AI模型“幻觉”定义与边界的重新审视,更迫使业界思考:当技术理想与商业盈利的张力达到临界点时,AI公司将如何在用户体验、数据伦理和技术纯粹性之间进行权衡。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OpenAI旗下的ChatGPT无疑是这场变革的旗手。其去年秋季推出的高级语音模式,曾被视为AI交互领域的一次飞跃,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进行流畅对话,并为付费订阅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语音风格。然而,最近来自ChatGPT Plus付费用户的反馈,却给这一美好的图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对话过程中,ChatGPT竟然意外地插播了看似真实的商业广告。

意外的“广告幻觉”与用户信任危机

事件的爆发源于一位欧盟付费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公开质疑。据他描述,在使用ChatGPT高级语音模式时,模型竟无预兆地开始介绍一个名为“Prolon”的营养计划,甚至逐字拼读出官方网址,并提供折扣码“J”1。更令人不安的是,另一位用户在要求ChatGPT重复字母“A”时,也遭遇了类似情况,模型中途转而播放了网络电视品牌DirectTV的广告2

面对用户的质疑,OpenAI的技术人员将这些现象解释为“幻觉”(hallucination)。在AI大模型语境下,“幻觉”通常指模型生成了听起来合理但与事实不符或训练数据中不存在的内容。然而,这一解释并未能完全平息用户的疑虑。Prolon和DirectTV都是真实存在的商业品牌,其广告内容听起来也高度结构化且指向明确,这与通常理解的随机性“幻觉”存在显著差异。用户的普遍看法是,如果这些广告是真实的,那么“幻觉”的说法可能只是一个托词。

无论这是否是真正的技术“幻觉”,抑或某种不经意的“泄露”,此次事件都无疑触及了用户对AI服务的核心信任。特别是对于每月支付订阅费的Plus用户而言,在理应纯净的对话体验中遭遇广告,不仅侵蚀了其付费价值感,更引发了对数据隐私和未来AI商业模式走向的担忧。当模型开始“推销”产品,用户将如何界定其输出的客观性与中立性?这为AI伦理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盈利压力下的OpenAI: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张力

用户对“幻觉广告”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去年12月,英国《金融时报》就曾报道,OpenAI正积极评估在其产品中引入广告的可能性,以期拓宽收入来源,加速向营利性企业转型1。尽管当时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表示公司“现阶段并未积极计划推出广告”,但“正在评估这一模式”的表态,已暗示了其潜在的商业考量。

OpenAI的财务状况是其考虑广告模式的根本动因。这家曾以“非营利”身份起步的公司,自2019年转型接受“融资”而非“捐助”后,其商业本质已悄然改变。软银、微软等巨额投资方对回报的期待,让OpenAI面临前所未有的盈利压力。据海外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披露的财务文件,OpenAI预计在2029年实现盈利前,总亏损可能高达440亿美元1。今年3月,为获取软银投资,OpenAI甚至接受了转型为营利性企业的对赌协议。

大语言模型高昂的运行成本是其“烧钱”的症结所在。与传统互联网产品凭借网络效应实现边际成本递减不同,AI大模型每一次对用户需求的计算和推理,都需要付出几乎不变的成本。这意味着,即使是用户一句简单的“谢谢”,也可能给OpenAI带来数千万美元的额外开销1。这种“烧钱换技术”的模式,是为了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这一宏伟目标。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落差。近年来,AI技术进步的速度似乎有所放缓。行业内,“xAI的Grok 3被指言过其实,Meta的Llama 4被曝靠作弊,而OpenAI的GPT-5更是遥遥无期。”1 这使得市场对2029年实现AGI的预期开始动摇,投资方的耐心也在逐渐消磨。当技术突破不再势如破竹,寻找稳定的、大规模的盈利模式便成为OpenAI的当务之急。

AI商业模式的十字路口:广告是否是必然之选?

在ChatGPT基础功能免费开放,且付费订阅(Plus)渗透率仅约5%的情况下,仅靠订阅费显然是杯水车薪1。面对每周6亿的活跃用户,OpenAI亟需一种能够从海量用户中获取更多价值的变现模式。在这种背景下,被互联网行业反复验证的广告业务,几乎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选择。AI搜索独角兽Perplexity在产品中引入广告,也为OpenAI提供了参照。

然而,将广告植入到类人AI对话模型中,其影响远超传统搜索引擎或社交媒体。AI模型的训练数据和生成逻辑,本身可能就带有某些隐性的商业偏向。如果用户与AI的对话被商业利益所驱动,哪怕是微妙的、非显性的推荐,都可能损害AI的中立性、可靠性和用户信任。对于像ChatGPT这样旨在成为“知识伙伴”和“生产力工具”的AI,其公信力一旦受损,将对其核心价值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OpenAI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是优先追求AGI的技术圣杯,并为此不惜牺牲部分用户体验和伦理考量,拥抱广告模式以求生存?还是坚守AI的“纯粹”性,寻找更符合其定位的、非侵入式的商业模式?无论作何选择,都将深刻影响AI技术的未来走向,以及它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一个被广告渗透的AI,能否真正成为我们所期待的、值得信赖的智能伙伴,仍是一个开放且亟待深思的问题。

References


  1. 三易菌(2025/6/16)。ChatGPT也有会员专属广告?OpenAI可能学坏了。36氪。检索日期2025/6/16。 ↩︎ ↩︎ ↩︎ ↩︎ ↩︎ ↩︎

  2. ChatGPT也有会员专属广告?OpenAI可能学坏了(2025/6/16)。ChatGPT也有会员专属广告?OpenAI可能学坏了 -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检索日期2025/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