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Altman在近期对话中勾勒了未来AI的宏大图景,他预测AI将不仅是效率工具,更能自主发现新科学,并最终以“AI伴侣”的无形设备形态融入生活。尽管技术进步迅猛,Altman对AI对就业的冲击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乐观,认为人类将迅速适应并创造新角色,同时强调构建涵盖能源和供应链的“AI工厂”对全球的重要性。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与其兄弟杰克·奥特曼(Jack Altman)的一次深度对话中,描绘了一幅令人振奋且深具洞察力的AI未来图景。这不仅是一次关于技术路线图的讨论,更是一次关于AI如何重塑人类认知、经济和社会存在方式的哲学探讨。奥特曼的观点,一如既往地,超越了当下的喧嚣,直抵核心的技术原理和社会影响,提供了我们对未来五到十年AI发展的最直接预判。
AI的前沿:从辅助到自主发现
奥特曼在对话中强调,AI的演进远不止于充当“科研助手”或简单的效率工具,而是正朝着_自主发现新科学_的方向迈进。他指出,模型在“推理能力”上的突破是关键。今天的AI已能像优秀的博士生一样进行复杂思考,甚至在数学竞赛和专业领域难题中表现出色。这令人惊讶的进展,使得AI能够从“Copilot”式的辅助角色,逐步演变为能够独立提出并验证科学假设的实体。1
奥特曼认为,AI在未来将能发现新的物理学规律,甚至可能在数据量庞大且博士人才匮乏的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这不仅仅是提升研究效率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AI正在触及人类智能的核心——创造和发现。这种能力一旦完全释放,其对科学进步的推动将是指数级的,远超我们迄今为止所见的任何技术飞跃。然而,奥特曼也坦言,如何将这种“400智商”的超级智能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福祉,仍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甚至可能出现“建出了超级智能,但它并没有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荒谬”场景。1
塑造物理世界:人形机器人与“AI伴侣”的愿景
尽管AI在认知领域突飞猛进,但其在物理操作领域仍有滞后。奥特曼承认,人形机器人面临着严峻的“机械工程问题”,即便拥有“完美大脑”,也缺乏“完美的身体”。OpenAI早期尝试机器手臂的经验表明,设备故障和模拟器不准确等实际困难,远比想象中复杂。然而,他对此持乐观态度,预见未来五到十年,我们将看到“可以在街上自由行走、做各种事情”的惊艳人形机器人。1
真正令人思考的,是奥特曼对“AI伴侣”这一理想产品形态的描绘。他认为,当前以键盘、鼠标、显示器或触屏为核心的计算设备形态,并非与AI技术最匹配的“最优解”。未来的AI将以一种“无处不在”的伴侣形式存在,通过各种直观的设备融入生活。这种“AI伴侣”能逐渐了解用户、他们的目标和信息,并无缝地在不同场景下提供帮助——无论是主动推送、被动查询,还是默默观察学习。奥特曼强调,这并非简单的“时间竞争”,而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对齐”人类长期目标的社交体验。它将摆脱现有产品那种让人“感觉更糟”的“末日刷屏”模式,转而让人们“感觉自己更好”,真正帮助用户实现目标,甚至帮助用户保持“早晨的自己”——那个充满能量、拥有清晰意图的理想状态。1
这种对设备形态的深层思考,与OpenAI和Jony Ive合作开发硬件的传闻不谋而合。如果设备能随时跟随用户,配备传感器,理解周围环境,并能通过简单指令执行复杂操作,那么人机交互的边界将被彻底打破,形成一种科幻小说般的沉浸式体验。1
超越就业焦虑:人类的适应力与“AI工厂”的构建
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是普遍关注的焦点。奥特曼对此出人意料地乐观。他承认许多工作会消失或发生巨大改变,但他坚信“人类一直都很擅长为自己找到新的事做——无论是谋生方式、社会地位竞争,还是为他人提供价值”。他认为这种“新角色”的创造能力不会枯竭,即便未来的工作在现在看来可能有些“荒诞”,例如“播客博主”在过去也算不上“正经工作”。1 这种观点建立在人类惊人的适应能力之上,与许多技术进步带来的短期阵痛相比,奥特曼更看重长期的社会韧性。
为了支撑如此宏大的AI愿景,奥特曼提出了“AI工厂”的概念,强调构建完整的供应链至关重要。他将其称为“元工厂”(meta factory),因为它理论上可以自我复制。从电子到最终的AI查询过程,整个技术链条的完整性成为国家乃至世界层面必须思考的问题。能源是其中一个核心环节。奥特曼坚定地认为,裂变和新型裂变技术(如Oklo公司)将解决AI巨大的能耗问题,并对聚变能源抱有极大的信心。他甚至展望,当地球的能耗被放大十倍、一百倍时,人类将需要“整个太阳系”的能源,预示着太空探索在AI时代将变得愈发重要。1
谈及竞争,奥特曼对Meta在AI领域的激进策略表示尊重,但直言“Meta并不是一家擅长创新的公司”。他指出Meta试图以“疯狂”的高薪挖人,但OpenAI最优秀的人才却选择了留下,这印证了OpenAI“使命优先”的文化和在实现超级智能方面的更大潜力。奥特曼强调,OpenAI的独特之处在于建立了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而非简单地复制现有成果。他认为Meta等公司在AI领域仍停留在“复制”阶段,这在长期竞争中是行不通的。1 这也解释了为何Meta将ChatGPT视为“Facebook的替代品”——因为它抢夺的不仅是用户时间,更是人们寻求正面体验和自我实现的需求。ChatGPT能够让用户“感觉自己更好”,而非像其他平台那样让人沉迷于“末日刷屏”或“对抗我”的感觉,这构成了OpenAI在消费者心智中独特的价值定位。1
最终,奥特曼将他在OpenAI的工作描述为“一个有趣的谜题”,而非仅仅是“重要的工作”。尽管压力巨大、经历过“风口浪尖”,但他对这份工作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历史意义充满感恩。他认为,随着OpenAI拥有更多资源和潜力,他们能够实现更多宏伟目标,甚至包括未来在太阳系建造“戴森球”以支持超级数据中心的设想。1 这份对话不仅展现了奥特曼作为技术领袖的前瞻性,也揭示了他作为个体对人类与科技未来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