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浪潮:WAIC 2025如何预示AI终端的范式革命与未来图景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WAIC 2025揭示了AI终端从“智能设备”向“具身智能载体”的深层演进,以人形机器人和智能驾驶为前沿,挑战端侧算力与生态碎片化,预示着物理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的商业新纪元,并引发对未来人机协同与社会伦理的哲学思辨。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不仅是全球AI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深刻的产业与哲学思辨的交汇。此次盛会以“AI赋能智能终端的产业革新”为核心,敏锐地捕捉到当前技术趋势的根本性转变:设备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是AI能力的“具身化”承载体,这预示着一场从硬件形态、交互方式到产业生态的全面重构。

从“智能终端”到“具身智能载体”:范式变革的底层逻辑

传统意义上的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等,主要关注信息处理与人机交互效率的提升。然而,WAIC 2025所揭示的“AI+终端”新范式,其核心在于AI能力从云端向端侧的迁移,并最终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决策与执行闭环。这标志着计算正从抽象的信息空间走向具象的物理空间,将深刻改变我们与技术的互动模式。

尽管前景广阔,当前产业变革仍面临多重挑战1硬件端侧部署大模型仍受制于能耗与算力瓶颈,这要求芯片架构和算法设计必须实现更高效的协同,例如Arm在构建从云到边安全高效AI计算平台上的努力。同时,AI功能如何与用户真实需求对齐仍待验证,避免“技术过剩”与“场景脱节”的矛盾。在智能交互能力飞跃的同时,数据安全、系统稳定性与成本控制成为厂商的共识难题。此外,终端生态碎片化严重,应用、系统、平台之间协同断层明显,影响体验闭环和产业协同落地,呼唤一个更为开放、协同的行业标准和生态体系。

具身智能:物理世界与数字孪生的深度融合

此次大会将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作为核心焦点,正是对“AI具身化”趋势最直观的诠释。从特斯拉的Tesla Bot在工厂内部执行精细化任务1,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发的青龙V3.0,以及智元机器人的灵犀X2-Pro,我们看到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这些机器人不仅在**运动控制(如3m/s拟人直膝行走,跳跃、骑脚踏车)能量效率(如钛虎机器人关节能量利用率达92%)**上取得突破,更重要的是,它们开始搭载“格物致知”具身开发平台、Psi R0.5具身模型等,实现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的闭环。这意味着机器人不再是简单的自动化设备,而是能够通过学习和适应,与物理环境进行复杂交互的“智能体”。

“当设备不再只是硬件,而是AI能力的‘具身化’承载体,如何构建具备泛在感知、持续进化能力的下一代智能终端,成为摆在所有从业者面前的核心命题。”1

这种具身化的趋势不仅限于人形机器人,也体现在工业自动化方案(如梅卡曼德“手眼脑”系统)中,以及合成数据驱动下的大模型如Groot,正在开启机器人智能的新时代1。具身智能的核心价值在于弥合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鸿沟,为工业生产、康养服务、家庭陪伴等场景带来颠覆性变革。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也早已捕捉到这一赛道的巨大潜力,吸引了Y Combinator等顶级投资机构的关注,预示着未来几年内,具身智能领域将成为投资热点。

重塑全场景交互:智能驾驶与消费终端的进化之路

AI赋能终端的另一大亮点是智能驾驶的飞速发展,将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进化为“移动智能空间”1。理想汽车的MEGA家庭科技旗舰MPV搭载“理想同学”车载智能体,展示了AI大模型重塑自动驾驶的巨大潜力。这不仅仅是驾驶辅助技术的升级,更是车辆作为高算力移动平台与用户深度交互的典范。大模型驱动的自动驾驶,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能够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个性化的出行体验,并有望开启“车即服务”的商业新模式。

同时,消费级智能终端的创新也亮点纷呈。问问智能的Ticnote AI记录设备、中国电信的天翼AI眼镜等,以AI助理Shadow和星辰智能体为核心,提供了全新的**“第一视角”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1。这些设备不再是简单的输入输出工具,而是具备深度思考、多模态交互和泛在感知能力的延伸。例如,AI眼镜支持180种语言识别、自然语音交互,将极大地拓展文旅导览、政务服务乃至日常生活的边界。端侧AI算力的突破(如摩尔线程AI算力本)是支撑这些创新产品实现高性能、低延迟体验的关键。

中国方案与全球生态:挑战、机遇与合作

WAIC 2025不仅展示了技术前沿,更透露出中国在全球AI版图中的战略雄心。大会强调中国正以**“政策+生态”的模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从“跟跑到标准输出”的转变**1。长三角算力集群的建设与Arm架构的协同,共同提供了**“中国方案”**,致力于构建开放、安全、高效的智能计算平台。这不仅是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国家战略层面对AI基础设施的顶层设计,旨在为全球智能化注入“中国动能”。

然而,这种快速发展也伴随着挑战。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合规、隐私保护等议题日益凸显,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机制。终端生态的开放性与安全性如何平衡,在技术高速迭代的同时,确保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可控性,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WAIC作为全球性的交流平台,正致力于推动国际合作,共同探讨这些复杂议题,以实现人智共创、AI普惠的新时代。

WAIC 2025的深层启示:觉醒与文明的重塑

WAIC 2025及其推出的刊物《WAIC UP!》所传递的,远不止技术和商业层面的信息。它更像是一次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集体叩问。当AI能力具身化,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与技术的关系将迎来根本性的转变。

这不仅是技术的跃迁,更是人类自我边界的重构。机器人进入家庭和工厂,智能汽车成为移动空间,AI眼镜改变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这些都意味着我们与机器的协同将变得史无前例地紧密。批判性地思考技术的利弊得失,确保技术进步始终以人为中心,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哲学命题。 技术的“具身化”正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智能”的定义,以及人类在智能涌现的物理世界中的独特价值。WAIC 2025鼓励我们“释放思考的力量与智慧的主张”,旨在“唤醒更多人,探究关乎技术跃迁、自我边界和未来文明的无限可能”1。这不仅仅是一场科技盛会,更是对未来智慧文明全景图的集体描绘,呼唤着一场深刻的“觉醒”。

引用


  1. 智能终端合辑| WAIC 2025:AI赋能智能终端的产业革新·36氪·作者未知(2025/7/15)·检索日期2025/7/1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