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WAIC 2025不光要教AI“做人”,还要让AI“教人”!这次大会简直是AI教育界的“华山论剑”,还顺便给“她”力量,誓要把教育这块“硬骨头”啃得明明白白,让咱大伙儿都“AI上学习”!
各位“卷”在赛博世界的打工人们,以及屏幕前的“特种兵”学生党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教室会是啥样?是机器人老师“铁面无私”地批改作业,还是AI助教24小时在线答疑解惑?别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告诉你,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超纲”!
AI要“上课”?先过这几道“送命题”!
都说AI“无孔不入”,现在它连教育这块“硬骨头”都要啃了。大模型一进教室,那感觉就像给教育界打了一剂“鸡血”,数字化转型那叫一个突飞猛进。但别高兴太早,这“鸡血”打完,副作用也跟着来了,简直是一堆“送命题”摆在面前:
- 数据碎片化与隐私保护冲突:老师们辛辛苦苦收集的学生数据,一不小心就成了“散装”的。更要命的是,这些数据一旦和隐私挂钩,那可真是“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踩雷。
- 大模型知识理解及个性化适配不足:大模型虽然“博览群书”,但要做到真正理解每个学生的“小九九”,再给个“私人订制”的学习方案,那可比想象中难多了。毕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小饼干”,不能一个模子刻出来。
- 智能工具基层渗透率低且更新滞后:高大上的AI产品,到了乡村学校可能就成了“摆设”。“智能”二字还没普及,新的技术又来了,这更新速度,简直比咱打工人996还快!
- 地区资源分配不均致欠发达地区难享红利:城里的孩子用着最新AI学霸机,山区的孩子可能还在为教材发愁。AI带来的“数字鸿沟”,可不是简单拉个网线就能填平的。
- 青少年AI实践的伦理审查与产学研协同机制待完善:让孩子们从小接触AI是好事,但怎么玩才不会“玩脱”?伦理的边界在哪?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怎么才能更好地“拉手手”一起搞事情?
面对这些“世纪难题”,WAIC 2025这次可真是把心“操碎了”。大会不仅要聚焦AI教育普及,还要把“数智女性”培养提上日程。这不,一系列“高能预警”的论坛和展览已经准备就绪,等你来“围观”!
搞AI教育,是“卷”产品还是“卷”人?
WAIC 2025这次给出的答案是:产品和人都得“卷”,而且要“卷”出新高度!
产品大“爆料”:AI学习工具的“十八般武艺”
“智见课堂”展览区,那可真是个“神仙打架”的地方。7万多平方米的展区,四馆齐开,H2行业应用馆简直就是“未来教室”的提前剧透。20多家企业,40多项教育“黑科技”产品齐亮相,简直让人“不明觉厉”!
-
腾讯、百度这些“大佬”们,直接把智慧教育平台和个性化学习系统给安排上了,誓要把“学霸”的学习路径给你摸得透透的。
-
第四范式、面壁智能、蜜度、PPIO,这些“新贵”们则把精力放在了教育Agent(人工智能助手)上,想象一下,你的专属AI助教,能帮你规划学习、解答疑难,简直是“YYDS”!
-
还有声网、网易有道,直接掏出了智能教育硬件。特别是网易有道AI答疑笔 SpaceOne,这玩意儿可不简单,它把DeepSeek-R1推理模型和国内首个教育大模型“子曰”融为一体,能把学科难题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简直就是随身携带的‘私人教练’啊,再也不用担心老师骂我笨了!”—— 网友甲的真实心声。
-
更亮眼的是听力熊AI智能听力机,这小家伙不仅融合了多款大模型,还一举拿下iF和德国红点奖两大国际设计大奖,直接把听力机带进了2.0智能时代。这颜值和智商,谁能不爱?
人才大“集结”:教育AI的“最强大脑”们
光有硬件“肌肉”还不够,还得有“智慧”大脑。WAIC 2025的“智教未来”论坛矩阵,直接请来了全球的“最强大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洲科学院、剑桥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这阵容,简直是“顶配”!
从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到薛其坤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再到夏立雪(无问芯穹CEO),各路大神齐聚一堂,围绕教育大模型如何平衡个性化学习与数据隐私、乡村轻量化教学系统的技术适配性、人机互生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度探讨。12
更令人振奋的是,“AI女性菁英论坛”也将同期举行。这不光是技术革命,更是社会公平的体现。AI如何赋能女性,让她们在数智时代“乘风破浪”,在国际科技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可不仅仅是“喊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探讨出一条“数智女性”发展的新路径。
AI教育,从“学霸”到“学渣”都能逆袭?
WAIC 2025的野心可不小,它想用AI真正解决教育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想象一下:
- 个性化学习不再是口号:AI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盲区,量身定制学习路径。以前是老师“喂饭”,现在是AI“点餐”,而且还是24小时不打烊的“米其林餐厅”。
- 乡村教育“弯道超车”:轻量化的AI教学系统,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智能导师“下乡”,从此“学渣”也能变“学霸”,这画面想想都激动!3
- 人机协同,“教学相长”:AI不是来取代老师的,而是来做老师的“超级外挂”。老师可以把重复性的工作交给AI,自己腾出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人机互生”吗?
“人工智能赋能,让教育更精彩!”——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的这句话,简直就是这次大会的最佳注脚。3
总之,WAIC 2025不只是一个AI大会,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头脑风暴”。它在告诉我们,AI不仅仅是冰冷的代码和算法,它还承载着我们对教育公平、人才培养,甚至女性力量觉醒的美好愿景。
最后,WAIC 2025还“贴心”地推出了首份刊物《WAIC UP!》,号称是「AI时代进化指南」。这不光是让你“UP”,更要让你“WAKE UP MORE”!准备好了吗?和WAIC 2025一起,在AI浪潮中,探索那些尚未显现的可能性,勾勒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未来智慧文明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