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44,一家仅成立六个月、零融资、八名员工的“氛围编码”初创公司,以8000万美元现金被Wix收购,这标志着AI驱动的无代码/低代码开发领域迎来了首个重量级收购案,预示着软件构建范式的深刻变革。此次收购不仅是独立开发者成功的典范,也凸显了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赋能新型开发工具方面的巨大潜力及其带来的成本挑战与战略机遇。
在硅谷与特拉维夫的创业传说中,一个程序员凭借颠覆性的代码改变世界的故事层出不穷。然而,当28岁的Maor Shlomo在特拉维夫的公寓中敲下Base44的第一行代码时,他或许未曾预料到,短短180天后,这家公司将以8000万美元现金(约合人民币5.7亿元)被知名建站平台Wix收购,且整个过程未引入任何外部风投,团队规模仅为8人。这笔交易,即便未达“独角兽”级别,对于一家白手起家、成立刚满半年的初创企业而言,无疑是引人瞩目的里程碑,更是“氛围编码”(vibe coding)这一新兴概念的首次高调出场。
氛围编码:AI驱动的软件构建新范式
Base44所代表的“氛围编码”或称“vibe coding”,是AI时代下“无代码/低代码”理念的又一次演进。其核心在于利用文本提示(text prompts)来自动化构建完整的应用程序。不同于传统的拖拽式无代码平台,氛围编码器更进一步,能够理解自然语言指令,并生成包括数据库、存储、身份验证、分析功能,以及电子邮件、短信、地图等集成服务的底层架构。这极大地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门槛,使得即便是不具备编程技能的非技术人员,也能够迅速将想法转化为可用的应用。
Maor Shlomo在LinkedIn上向公众推出Base44时解释道:
“Base44是一个大胆、突破性且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尝试——帮助每个人,无论是否懂技术,都能够完全无需编码地构建软件。”1
这种模式的崛起,是大型语言模型(LLMs)能力深度渗透到软件开发流程中的直接体现。LLMs通过对海量代码和文本数据的学习,获得了理解、生成和转换代码的能力,从而为氛围编码器提供了核心的“智能引擎”。Base44的成功,便建立在其对LLM技术的有效封装和利用之上。值得注意的是,尽管Base44实现了盈利,但其创始人Shlomo也公开记录了高昂的LLM token成本,这揭示了AI驱动型产品在运营中面临的新型经济模型挑战。然而,即便承担了这些成本,Base44在2025年5月仍实现了18.9万美元的利润,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韧性与市场需求。
Base44的传播策略也值得称道。Shlomo通过在LinkedIn和X(原Twitter)上公开分享其“构建历程”(build-in-public),吸引了大量早期用户和关注者。这种透明的、社区驱动的增长方式,不仅为其带来了用户,也构建了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公司成立仅三周用户数就突破1万,六个月内达到25万,这得益于其产品理念的创新性和市场痛点的精准把握。1
闪电收购背后的战略考量与市场信号
Wix收购Base44,并非仅仅是看中了其技术或用户规模,更深层次的驱动力在于其在AI时代下的战略布局。Wix作为一家为数百万用户提供建站服务的平台,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简化在线存在的创建过程。Base44的氛围编码技术,无疑能与Wix现有产品线形成高度互补,甚至成为其未来业务增长的新引擎。通过整合Base44的技术,Wix有望进一步降低其平台的使用门槛,让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能够定制化构建功能更复杂的应用程序,而不仅仅是网站。
对Maor Shlomo而言,这笔交易同样具有战略意义。尽管Base44已实现盈利并快速增长,但正如Shlomo在LinkedIn上所言:“我们需要的规模和数量不是我们能够有机增长的……如果我们能够有机地、白手起家地走到今天,那么在拥有所有资源的情况下,我很高兴看到我们新的发展速度。”1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高速增长初创公司的共同困境: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将创新产品推向大众市场。Wix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将为Base44的技术和愿景提供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加速其从独立项目向成熟产品的迭代。
此次收购也释放出几个重要的市场信号:
- 独立开发者价值的再确认:Shlomo的成功证明了在AI工具赋能下,小团队甚至个人开发者也能创造出高价值的颠覆性产品。这无疑将激励更多有才华的开发者投身于独立创业。
- “氛围编码”领域的价值爆发:作为首个被收购的“氛围编码”公司,Base44的案例将引发该领域的新一轮投资热潮,吸引更多开发者和资本进入。
- AI与无代码/低代码的深度融合:这笔交易进一步确认了AI技术在软件开发民主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预示着未来会有更多AI赋能的开发工具出现。
值得关注的是,Wix向Base44的8名员工提供了总计2500万美元的“留任奖金”,这笔费用占总收购金额的约31%。1 这不仅是对核心人才的认可和绑定,也反映出在AI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技术巨头们对尖端人才的渴望和惜才之心。
AI驱动开发浪潮的未来走向
Base44的收购并非孤例,而是AI驱动开发浪潮中的一个缩影。像Adaptive Computer这样专注于处理类似基础设施工作的氛围编码器也在涌现,表明这一赛道正迅速升温。人工智能,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正在深刻地重塑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代码生成、测试、调试到部署,AI工具正逐步介入并优化每一个环节,带来效率的飞跃。
然而,这场变革也伴随着深远的社会和伦理影响。当机器能够“理解意图”并“自动编码”时,传统软件工程师的角色将如何演变?开发者可能需要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提示工程师”、“系统架构师”或“代码质量守护者”,更加专注于高层次的设计、集成与验证。同时,AI生成代码的可靠性、安全性、可解释性及潜在的偏见问题,也将是未来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关键议题。
Base44的案例,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未来开发图景的窗口:一个由AI驱动、门槛更低、迭代更快、更具包容性的软件创造时代正在加速到来。独立开发者凭借创新理念和AI工具,有机会在巨头环伺的市场中开辟新的天地。同时,传统科技公司也必须积极拥抱AI,通过战略性收购和内部转型,才能在技术迭代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场由AI点燃的开发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
References
-
Ingrid Lunden (2025/06/18). 6-month-old, solo-owned vibe coder Base44 sells to Wix for $80M cash. TechCrunch. 检索日期2025/06/20。 ↩︎ ↩︎ ↩︎ ↩︎